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李寿鹏作者

从ISSCC 2020看Chiplet的研究现状

日前,ISSCC 2020已落下帷幕。有“集成电路奥林匹克”之称的ISSCC一直是集成电路新技术的风向标,每年的ISSCC都会有一系列的集成电路新技术和新设计方法被报道出来。此次ISSCC 2020中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就是多篇论文都在讨论Chiplet这一技术。

Chiplet是近两年被热炒的一种技术,我们也在此前多次报道过这一技术。其本质是把多个“小芯片”通过先进的封装技术封装到一起来组成了系统级的芯片。因此Chiplet有两项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如何将各个“小芯片”连接起来,这就是先进的封装技术。另一个则是如何去划分、定义这些“小芯片”的功能、接口、互联协议等,这部分属于是架构设计的范畴。这两部分的研究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构造出优秀的基于Chiplet的系统级芯片。在ISSCC2020中,这两方面的技术都被广泛的介绍到了。这种我们之前还以为的“未来技术”,其实已经开始大行其道。

让人“恍然大悟”的AMD

ISSCC 2020的Session 2是处理器专场。在开篇介绍了AMD的Zen 2处理器,第二篇马上就介绍了如何基于Chiplet的思想用多个Zen 2处理器的小芯片来构建服务器或者桌面处理器。其实AMD利用Chiplet技术来构造高性能处理器。下图中时AMD列举的他们已经采用了Chiplet技术的高性能处理。
图1 AMD 基于Chiplet的芯片进化史
AMD对于要使用基于Chiplet的设计思想的动机在于性能和功耗、造价的妥协。所提出了performance/Watt和performance/$。显然,随着工艺进步的代价越来越大,即便我们可以保持工艺继续微缩。但造价和功耗已经难以控制,从功耗和成本的角度摩尔定律的延续越来越难。

分解成Chiplet以后,可以根据需求组合出不同版本的系统芯片。但这种组合对于布局布线,尤其是电源网络的设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图2是AMD给出的服务器处理器和桌面处理器设计组合的区别。
图2 第二代EPYC服务器处理器和第三代Ryzen处理器布局
可以看出这里被复用的“小芯片”主要是Zen2 CCD。而Zen2 CCD是一个包含了4个Zen2核心和L3缓存的独立芯片。它们通过一个IO Die这样一颗小芯片互联在一起。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器中的IO Die其实是不一样的。第三代Ryzen处理器中的IO Die只是第二代EPYC服务器处理器的一部分。在IO Die中包含了DDR控制器和高速的接口部分,这其实是南桥/北桥在新的形式下“复活”。由于这部分涉及到与芯片外链接,因此必须考虑一定的布局布线方法才能将其内部功能“引出”。

在后续AMD还介绍和操作系统有关的调度方法以及电源管理方法。可见基于Chiplet的设计从架构的角度、从电路系统的角度都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点。而这些已经脱离了固态电路的研究范围,进入到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电路与系统、封装技术等研究的范畴。

通读了AMD的论文并多次研读其报告PPT,发现AMD在Chiplet领域的研究非常详实,涵盖了多个关键技术点。对认识理解Chiplet技术有非常大的裨益。最后AMD还非常耿直的贴了一个归一化的价格图。说明确实省钱了不少。不过论文中指出用Chiplet造价随着核数下降得更慢,因此可能有一个价格的均衡点来取决于是否采用Chiplet。
图3 用Chiplet技术的7nm+14nm的造价和完全采用7nm相比
不鸣则已的96核处理器

如果说AMD的两篇论文是一道开胃菜的话。Grenoble Alpes大学等机构一起发表的基于6个Chiplet来构造的96核处理器就更是让人惊艳,此前我们也对此做过报道。

当然,他们给出用Chiplet的原因和AMD类似。首当其冲的还是成本问题,其次是模块化设计和异构集成。其实后者本质上也可以看成是成本问题。而他们提出Chiplet需要解决的3个挑战:生态系统成熟度,技术和架构划分,芯片接口、可测试性、3D CAD流程等。但就我们看来,这三个问题是从宏观到微观的。生态系统成熟度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其背后要依赖于技术(主要是各种封装与集成技术)和架构划分的成熟,这个我们在文章的开篇就已经讨论过了。而技术和架构划分最终落地到实处,就是芯片的接口如何定义、如何保证基于Chiplet的芯片是可以被测试的、如何形成设计方法学并研发出对应的CAD/EDA工具。

目前已有的Chiplet包括了Organic Substrates、Passive interposer (2.5D)以及Silicon bridges等。如图4所示:
图4 已有的三种Chiplet封装集成技术
但现有的技术有以下问题:

  • 部分技术只支持Chiplet的边到边互联(如AMD在ISSCC 2018中的介绍的,以及Intel的EMIB桥),可扩展性较差;
  • 如何集成异构芯片或有差异化的模块;
  • 如何集成不容易扩展但却很必要的部分(如IO、模拟电路、电源管理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他们提出了一种叫Active Interposer 的技术。与上图中的Passive Interposer对应。也就是说在中介层(Interposer)上研究如何去集成一些主动器件(有源器件)。图5说明了这个问题。

图5 Active Interposer技术的示意图
在图5中可以发现在中阶层中集成了很多有源器件,包括了模拟电路、IO接口、各种接口的物理层、可测性设计同时在中阶层上设计了可扩展的片上网络来互联所有的Chiplet。而图4所谈论的三种技术中各种用于中介和桥接的层只是用于“走线”。所以被称为是“Passive”的。

其后还详细介绍了L1(第一级Cache)到L2(第二级Cache)的互联方法,L2(第二级Cache)到L3(第三级Cache)的互联方法,以及L3(第三级Cache)到外部存储器的互联方法。L1到L2依靠的是在中介层直接走线,L2到L3采用了多个异步握手电路构成的片上网络来传递信号,而L3到外部存储器接口则依靠同步的片上网络来传输。

电源管理也被放到了中介层上面,可以实现对于每个裸片近距离的电源管理。从而得到更高的能源利用率。

除了在Session 2以外,在Session 8的Highlighted Chip Releases中,Intel实际上介绍他们自己的Chiplet技术Foveros。当然,在这里Intel主要秀的是他们的封装技术和接口电路设计。相比于AMD讨论了很多系统架构的设计,Intel几乎没有提及这方面的内容。

在其它的一些Session中还有介绍分可用于Chiplet的高速接口电路设计,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次的ISSCC 2020中。Chiplet的研究和讨论已经比较深入了。相较于此前发布的研究,现在Chiplet的研究从单纯的封装技术、接口电路逐渐开始向从工艺到架构全方位优化设计研究发展。这其实也标志着Chiplet技术正在迅速的成熟起来。因此,Chiplet的未来,也许已经来到。

注:本文在创作过程中获得电子科技大学黄乐天副教授指导,特此感谢。
半导体行业观察
半导体行业观察

最有深度的半导体新媒体,实时、专业、原创、深度,30万半导体精英关注!专注观察全球半导体最新资讯、技术前沿、发展趋势。

产业ISSCC 2020Chiplet
相关数据
调度技术

调度在计算机中是分配工作所需资源的方法。资源可以指虚拟的计算资源,如线程、进程或数据流;也可以指硬件资源,如处理器、网络连接或扩展卡。 进行调度工作的程序叫做调度器。调度器通常的实现使得所有计算资源都处于忙碌状态,允许多位用户有效地同时共享系统资源,或达到指定的服务质量。 see planning for more details

操作系统技术

操作系统(英语:operating system,缩写作 OS)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需要处理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操作系统也提供一个让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操作界面。

摩尔定律技术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的。其内容为:积体电路上可容纳的电晶体数目,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经常被引用的“18个月”,是由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大卫·豪斯所说:预计18个月会将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