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内参

机器之心智慧医疗行业内参(11.04—11.10)


大公司新闻

腾讯公布人工智能领域最新进展,要打造「救命的AI」

11 月 4 日,在 2018 腾讯 WE 大会上,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介绍了腾讯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打造「救命的 AI」。网大为说,腾讯在众多领域均在开发人工智能,但在医疗领域倾注最多激情。因为「腾讯非常关心人的健康」。目前,腾讯 AI 技术在医疗有多款产品落地,其中,2017 年 8 月发布的「腾讯觅影」是腾讯首款 AI 医学影像产品。(11月4日)

更多详情

赛诺菲「极创联盟」首期项目收官,计划追加6000万元继续扶持数字医疗创新

日前,赛诺菲在上海举行数字化医疗创新平台「极创联盟」首期项目的毕业典礼,三家初创企业RIKAI Labs、Researchably和博知科技携手赛诺菲成功完成为期三个月的试点项目,并向公众交出了他们的答卷。RIKAI Labs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AI技术,在微信平台上开发AI对话机器人代替人工回答一些简单重复的问题,还可以与医学专家协作共同应对复杂的询问。Researchably主要是通过AI技术,进行医学论文的筛选,准确性达到了89%,节约了85%的筛选时间。博知科技希望借助AI技术能实现从医学文献到情报的自动转换,预期人工工作量将降低至少60%。最终,博知科技希望开发出高效的智能化医学写作工具,辅助生成医学报告或者文章。「极创联盟」在今年4月份成立,是赛诺菲在新兴市场建立的数字医疗创新平台,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进行合作,提供广泛的资源和机会,实现医疗项目的开发创新。「毕业典礼」上,赛诺菲同时宣布,未来五年「极创联盟」计划追加6000万元人民币投资,用于开放创新及企业家精神培养,充分响应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举措。(11月5日)

更多详情

DeepMind与英国Moorfields眼科医院合作研究最新进展,推进AI预测眼部疾病

11月5日,DeepMind发表了一篇博客,表示其与英国眼科医院Moorfields合作的人工智能医疗研究项目已进入下一阶段。该项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眼部疾病诊疗方面的应用。今年8月,DeepMind发布了该项目的第一批结果,该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可以与专家人类医生的表现相匹配,为50多种眼病的正确疗程提供建议。DeepMind在博客中表示,基于这项研究成果,该项目已经进行到下一个研究阶段,在症状出现之前预测眼病和预防严重疾病。(11月5日)

更多详情

平安好医生「无人诊所」亮相乌镇 ,打造一小时医疗服务圈

11月6日,平安好医生宣布,其研发的国内首个商业化运营的无人诊所——「一分钟诊所」正式亮相乌镇景区,它将为附近居民、景区游客及世界互联网大会嘉宾提供快速、便捷的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一分钟诊所」包含「独立问诊室」和「智能药柜」两大功能模块,病人只需坐在「独立问诊室」中,即可与云端医生语音对话,通过病情描述加上检查设备,就可以得到病症的初步问诊建议。问诊完成后,病人可根据医生的建议,直接在旁边的「智能药柜」付费取药。目前,「一分钟诊所」已覆盖超过100种常见药品,对于未能摆放的药品,用户也可以通过平安好医生APP在线购买,再由附近合作药店提供「一小时送药」服务。(11月6日)

更多详情

英国政府资助千万英镑研究人工智能和病理学

近日,与罗氏诊断公司和微软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的数字病理学和人工智能合作项目NPIC获得英国政府机构1010万英镑的资助,以扩展到英格兰北部。NPIC, 全称是「北方病理成像联盟」,是由利兹大学和利兹教学医院领导,拥有九个NHS医院、七所大学、罗氏诊断、微软和另外八家医疗技术公司的合作项目。现在,基于利兹的项目将获得英国研究与创新部门的投资,作为工业战略挑战基金的一部分,由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国务秘书格雷格·克拉克领导。据罗氏诊断公司称,该联盟现在将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研究应用于癌症诊断的中心。(11月6日)

更多详情

强强联手!罗氏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人工智能成为布局重点

11月6日,腾讯公司与罗氏制药中国宣布达成战略合作,结合各自在互联网和医药创新领域的技术专长及资源优势,共同打造以患者价值为导向的数字化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虹女士与腾讯医疗副总裁张猛先生代表双方出席了战略合作启动仪式。根据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合力探索互联网与医疗健康行业的深度融合,在药品溯源、用药服务、疾病管理、医学科普等方面展开试点,通过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优质便捷的数字化创新服务,逐步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患者医疗健康管理平台。结合腾讯和罗氏制药的资源优势,合作将率先聚焦肿瘤疾病领域。此外,双方还将共同探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实现大数据价值转化,推动医疗健康产业数字化升级。(11月6日)

更多详情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火了!21家三甲医院意向签约超6千万美金

11月8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七大展区之一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来自美国的直观医疗迎来北京、贵州、河北、云南、新疆等多个省市的21家三级甲等医院就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达成了总金额超过6000万美金的采购意向。达芬奇手术系统是当今外科领域先进的高科技产品,代表了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具备传统微创外科手术设备的所有优点,更为突出的是,在运用达芬奇手术系统进行外科手术中,透过机器手臂的协助,外科医师只要坐在控制台,看着手术部位的三度空间影像,即可遥控机器人手臂,灵巧不输人手,还可避免人手会颤抖的情形。机器人手臂具有人手无法相比的稳定性与精确性,相对于传统手术,不但可以缩小伤口、减轻疼痛,更可以降低感染及并发症的问题发生。截至今年10月,全球有超过4500台达芬奇手术系统在临床使用,超过500万的患者受益于达芬奇手术这一先进的微创技术。(11月8日)

更多详情

IBM宣布AI医疗新进展,通过文字和语言诊断精神健康

11月8日,IBM发表新博客,表示其利用人工智能在精神健康诊疗领域取得了新进展。IBM运用AI来通过文字和语言研究人的精神状态,例如通过分析话语连贯性的变化(句子之间建立意义的方式)以及话语丰富性(围绕词语增加的语境)来突出地表明精神分裂症。IBM表示,人工智能可能是帮助健康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自己思想的关键,运用该技术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根据用户的心理状态,根据句子的结构复杂性来指出认知障碍的模式。(11月8日)

更多详情

平安好医生、联合医务、郑和达成三方合作

11月9日,平安好医生、联合医务、郑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平安好医生拥有全球领先的移动医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大量在线咨询案例及数据,联合医务在中国(包括香港)拥有和管理超过600家线下诊所、管理「GOLD培训计划」以发展更多优质家庭医生,郑和在北美拥有丰富的医疗技术资源。三方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共同打造线上线下家庭医生服务网络。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平安好医生、联合医务、郑和将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善线上线下医疗服务闭环、拓展线下诊所网络、优化并改进「GOLD培训计划」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个性化及高效的服务。(11月9日)

更多详情

创业项目

科技、人才并驾齐驱,沈云博士加盟、推想发力AI临床科研赛道

11月7日,推想科技宣布成立「推想科技全球临床科研合作学院」,并邀请影像圈顶级专家沈云博士加盟推想科技并出任临床科研合作学院院长及首席临床科研合作科学家,启动推想全球科研战略,发力医疗影像AI临床科研赛道,将进一步推动医疗AI的临床学科建设。沈云博士,原GE医疗中国CT影像研究中心 (CTRC) 主任和首席科学家,工学博士,医学博士,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客座讲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终身科研教授。早期作为中国政府公费本科留学生选派日本,进入名古屋大学工学部电气电子学科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主攻等离子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用CT技术进行可控核聚变的诊断。在过去的一年中,推想科技首款医学影像产品InferRead CT Lung在全球成功落地超250家顶级医院,在应用合作过程中经过全面打磨和迭代,产品的鲁棒性和易用性极大增强,不仅获得用户的一致好评,而且逐渐成为医生辅助诊断的好帮手。(11月7日)

更多详情

百企大战AI+新药研发:全视野透视78家AI创新企业、26家全球制药巨头

目前,经过「热身」阶段后,「人工智能+新药研发」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非常引人注目。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对最近2年半以来国内外人工智能+新药研发创新企业进行全面盘点,推出《AI+新药研发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总共整理分析了78家人工智能+新药研发创新企业,覆盖靶点发现、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筛选、晶型预测、患者招募、优化临床试验设计、药物重定向七大环节。而且,部分企业已和罗氏、辉瑞、赛诺菲、默沙东等传统制药巨头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应用。从融资情况看,已有53家企业获得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达到13.1亿美元。这表明,人工智能+新药研发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11月7日)

更多详情

商汤与医诺达成战略合作,AI赋能新时代放射治疗

11 月 7 日消息,商汤科技与医诺智能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 AI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携手推进智慧化远程放疗生态的建设,让技术红利辐射到更多基层患者。商汤科技智慧医疗致力于研发覆盖「诊-疗-愈」全程的 AI 技术,在放疗领域,将与医诺一起,从 CT 模拟定位、靶区勾画、治疗计划设计、计划评估等多个维度深度参与,通过 AI 有效地提高放疗规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放疗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全方位、智能化地助力放疗临床医生和物理师。未来,商汤与医诺将在更多癌种上进行 AI 技术的联合研发,将智能远程放疗扩展到更大范围。(11月7日)

更多详情

技术与应用

《Nature》:人工智能遇上进化论——探秘人类基因突变之旅

搞清楚人类基因组在何处以及如何进化的过程,就如同大海捞针一般。每个人的基因组中都包含着30亿个被称作核苷酸的构建模块,研究人员必须对成千上万人的数据进行编译,才能发现某些模式,从而表明基因是如何通过进化塑造而成的。为了找到这些模式,越来越多的遗传学家正在转向一种名为深度学习的机器学习形式。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深度学习算法包含的关于自然选择遗传特征的明确假设更少。来自MIT和哈佛大学Broad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名为「DeepSweep」的深度学习工具,已经成功标记出2万个单核苷酸,供进一步研究。研究人员上个月在加州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人类遗传学会年会上报告说,这些简单突变中的一部分甚至全部,都可能帮助人类在疾病、干旱等极端条件下生存。Kern博士开发的深度学习模型表明,人类最初的大多数基因突变既不有益也不有害。这些基因会在人群中转移,增加了自然遗传变异性,并且只有当环境变化赋予拥有突变基因的人进化优势时,这种基因突变才会变得更加频繁。(11月4日) 

更多详情

《Nature》子刊:提速一万倍!新型AI算法如何探秘药物晶体结构?

近日,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名为ShiftML的机器学习程序,用来预测分子中的原子在磁场中的移动状况。这项研究发表在了《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表明AI可以帮助化学家们用比传统建模方法更快的方式,来破解晶体的分子结构。研究人员利用来自Cambridge Structural Database的数据对ShiftML进行了训练,其中2000个化合物结构用于对ShiftML的训练和验证,另外500个用于对其进行测试。该数据库包含数千种化合物计算得出的DFT化学位移,其中每一个化合物都由不到200个原子组成。研究人员表示,即使对于相对简单的分子,ShiftML的计算速度也比现有的方法快了将近1万倍。(11月4日)

更多详情

输入症状传图片,足不出户诊疗皮肤病

11月4日,全国首家皮肤专科互联网医院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正式启动。湘雅医院(皮肤病)互联网医院依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整合湘雅三家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和湖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的优质医疗资源,与全国的618家协作单位形成互联、互通、互动的网络,利用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开展在线会诊、双向转诊、在线复诊、电子处方、网络购药、教育培训、健康科普等,为患者提供全病程诊疗服务。患者只需要通过湘雅皮肤健康与疾病智能化医联体平台,在电脑或手机上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中与专家「面对面」,享受到与在医院一样的优质诊疗服务。(11月4日)

更多详情

我国消化内镜技术已实现「无创」突破

11月3日—4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第五届消化内镜创新节上,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令狐恩强教授说: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已实现由「有创」到「无创」的突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消化内镜虽然起步较晚,但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覆盖所有临床学科及健康管理领域。在2009年之前,中国的内镜技术与国外相比有明显差距,而自令狐恩强带领团队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基础上研究出的「隧道技术」开创以来,内镜技术大幅提升,领先于其他国家。至此,中国内镜技术实现了从「微创」到「超级微创」的跨越。同时,人工智能的融合使医生阅片的速度提升了20倍,对于胃部病变的识别率高达97%以上,降低了漏诊率。无创医疗即将开启一个智能化超内镜时代。(11月4日)

更多详情

新型纳米机器人有助眼底精准给药

近日,一个国际团队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纳米机器人,首次实现让机器人绕过眼球表面抵达视网膜且不对组织造成损害,未来有望用于精准给药领域。该团队包括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丹麦奥胡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11月5日)

更多详情

新西兰眼科专家使用人工智能预测视网膜和眼部疾病

新西兰眼部疾病专家Dr. Hong设计的人工智能框架MedicMind实现无需编码即可开发和设计人工智能,目前已被用于开发一套先进的算法来检测一系列常见的眼病,研究结果发表在「临床和实验眼科」上。该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检测常见的眼病,例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和视网膜血管疾病。(11月5日)

更多详情

临床诊断智能平台公司MaxQ AI获许可,人工智能软件协助诊疗评估

11月8日,临床诊断智能平台公司MaxQ AI宣布,其革命性的Accipio Ix颅内出血(ICH)检测软件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510(k)许可。该许可意味着急救医疗机构的医疗保健提供者和医生可以使用这种人工智能软件。该软件旨在帮助确定具有颅内适应症的成人,通过非造影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病例的临床评估,评估因脑出血应接受治疗的优先级。(11月8日)

更多详情

《Nature》:CRISPR的最大短板之一,AI竟能几乎完美解决?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计算模型,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来提升CRISPR-Cas9的效果,对致病基因变异实现精准且可预测的编辑。这项成果为遗传疾病的研究和潜在疗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上。CRISPR工具能切割DNA造成双链断裂。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使用inDelphi来识别以前未被充分认识的一类疾病相关突变,这些突变可以利用较「不纯」的末端链接修复途径,被CRISPR修复成常见的健康DNA序列。经该模型识别,5%-11% 靶向人体基因组的Cas9 gRNA能在超过50%的情况下(被称为「精准-50」)产生单一且可预测的修复结果。inDelphi还能利用无模板Cas9编辑识别并预测出合适的致病基因变异靶标,包括一些曾被认为无法用该方法找到的靶标。这一研究结果建立了一种实现精准、无模板基因组编辑的方法。(11月8日)

更多详情

汇医慧影发布「AI全周期管理云平台」,引领AI进入2.0

11 月 8 日,在北京市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8(CCR2018)上,汇医慧影举行了「人工智能全周期健康管理云平台」发布会,推出了两款人工智能产品。「乳腺癌人工智能全周期健康管理平台」,致力于沿着乳腺癌诊疗的全周期,从乳腺钼靶的筛查到核磁诊断,再到病理诊断、病理组学等;「AORTIST2. 0 主动脉人工智能云平台」,从破口的识别到支架的选择,再到预后的随访,实现了主动脉疾病诊疗的全周期覆盖。作为医疗AI行业的新秀,汇医慧影得到了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邀请联盟的全国顶级专家学者一起莅临发布会,共同见证汇医慧影不断的努力和成长。作为领先的影像AI企业,汇医慧影在技术研发和商业落地方面走在行业前列,目前已经接入超过 800 家医院,并率先推出覆盖诊疗全流程的「人工智能全周期健康管理云平台」。(11月8日)

更多详情

深睿医疗发布新产品「AI 影臻现」

11月8日,中华医学会第25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和中华医学会第26次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最重磅的环节是深睿医疗 Dr.WiseTM深睿医生四大品类六款产品的正式发布,分别是Dr.WiseTM癌症早期筛查AI系统,包含最新一代肺结节AI辅助筛查和诊断系统、乳腺钼靶辅助筛查系统两款产品;Dr.WiseTM脑卒中AI检测分析系统,包含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以及深睿智能影像云Dr.WiseTM Cloud,和Dr.WiseTM 多模态科研平台。据了解,深睿医疗源自北大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致力于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医疗产品。2017年3月成立,目前规模约200人,科研人员占比80%,拥有三家子公司和三家合资公司。(11月8日)

更多详情

图玛深维发布四款智能诊断新品,打造AI辅助诊疗体系

11月9日,在2018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CCR2018)上,图玛深维在CCR会议现场发布四款智能诊断新品——胸部X线智能诊断系统(σ-Discover/Lung DR)、乳腺钼靶智能诊断系统(σ-Discover/Mammo)、脑卒中CT智能诊断系统(σ-Discover/Stroke CT)及肝脏CT智能诊断系统(σ-Discover/Liver CT)。本次发布的新品采用了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方法,包括基于三维卷积的深度对抗生成网络和迁移学习模型等,通过从多种数据中提取可共享的信息,将同一个网络模型同时使用在多个病种应用中,提高了模型训练和运算的效率。目前四款智能新品已经在医院试用。其他产品如前列腺癌、骨折、糖网病等智能诊断系统均在紧张研发阶段。(11月9日)

更多详情

投融资

人工智能慢病管理企业孚视医疗获数千万A轮融资

近日,人工智能慢病管理企业孚视医疗A轮融资,由千骥资本领投,联合资本和松江双创基金跟投,本轮融资金额为数千万元。据孚视医疗创始人朱英林透露,本轮资金将用于人工智能慢病管理系统的升级、糖尿病真实世界数据模型的持续优化,以及运营和数据团队的建设。(11月5日)

更多详情

突破国际性算法难题,AI影像公司医准智能获4500万元A轮融资

近日,北京医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4500万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汉能创投领投,多维海拓担任财务顾问。创始人吕晨翀表示,医准智能在A轮融资后将加速AI影像多病种新产品的研发,拓展销售和渠道伙伴,进一步加速AI系统在医院的商业落地。同时,医准智能将致力于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手段,辅助医生减少工作压力,提高诊断效率和质量,为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无法下沉等问题贡献一份绵薄之力。(11月6日)

更多详情

汇医慧影获得英特尔投资和芯动能投资的共同注资

11月7日,医学影像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汇医慧影宣布早先已获得英特尔投资和芯动能投资的共同注资,此轮投资为战略性投资,所融资金将用于公司的业务发展、产品创新和团队扩张。据悉,汇医慧影是两家投资公司在中国投资的首家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深度应用于医疗领域。汇医慧影与英特尔也一直保持着业务合作,此前成立了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英特尔的此次投资将增强汇医慧影的研发能力,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助力公司快速成为行业的领先企业。(11月7日)

更多详情

医疗AI公司森亿智能获B+轮融资

近日,医疗AI公司森亿智能完成B+轮融资,由襄禾资本投资。完成本轮融资后,森亿智能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3亿元人民币,将持续进行研发投入,扩展和提升产品线,为行业和客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保持自身的技术领先优势。森亿智能成立于2016年4月,落户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来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旨在优化每一个医疗决策,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襄禾资本是由原百度公司战略投资并购副总裁汤和松和执行总监杨柳(Maggie)共同创立、专注于TMT(科技、媒体、通信)早期和成长期机会的风险投资基金。(11月8日)

更多详情

行业动态

为发展疾病诊断事业,英国将投资5000万英镑建立5个AI数字病理学成像中心

11月6日,英国商务大臣Greg Clark向媒体公布,英国将建立5个新的AI数字病理学成像中心,汇集来自学术界、慈善界和业界的代表,以加速发展英国的疾病诊断事业。中心预计将于2019年投入运营。分别为:牛津智能医学影像国家联盟、利兹北方病理成像协作组织、格拉斯哥数字诊断AI工业研究中心、考文垂病理图像数据中心以及伦敦医学成像中心。这是政府推动使用人工智能改善医疗保健和治疗的一部分。这些中心将拥有扫描和活组织检查数字化的软件,以及有助于加快早期诊断过程的工具。新诊所计划于2019年开放,并将在大学和NHS的设施中设立,中心将共计耗资5000万英镑。其中伦敦医学影像和基于价值的医疗保健人工智能中心,将使用AI模式识别软件来检测扫描中的异常,以帮助进行早期诊断。(11月6日)

更多详情

AI影像正在经历一场「盛世危机」,谁是真AI,谁是假泡沫?

据了解,2018年上半年AI影像仍然为医疗领域最热赛道,上半年融资数量达15起,融资金额13.1亿元,远高于文本挖掘与知识图谱、制药科技其余两个赛道。到目前为止,国内医疗影像AI公司就不下百家 ,其中活跃的就有推想科技、图玛深维、健培科技、体素科技、依图科技、深睿医疗、汇医慧影、视见医疗、华润万里云等。但热闹的外表之下却是寒冰般的现实。AI影像正在经历一场「盛世危机」,谁是真AI,谁是假泡沫,只有经过市场验证,才能看出谁是那个没穿底裤的「裸泳者」。而对于多数创业项目来说,首先得保证方向对,才可能抵达终点,看到曙光。据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记者报道,在AI产品扎堆的影像领域,一个三甲医院可能同时安装10余家AI公司的产品,医生真正使用的只有一两家。国外也有类似的景象,比如,今年5月世界知名AI公司IBM Watson传出其医疗部门进行了大幅度裁员,裁员比例达50%至70%。为什么这么多企业集中发力追的风口却没有被吹起来?(11月6日)

更多详情

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指标出炉,智能化受重视

11月7日,国家卫健委公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指标体系共设置14个考核项,39个具体指标。其中,智慧医院分数占比较大,达14%,新增大数据利用情况和智能技术及可穿戴设备使用情况为新设置项。在对智能技术及可穿戴设备使用情况考核基础上,指标指出,有智能导医分诊服务系统得1分,未有不得分;有开展其他智能服务(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患者生命体征集中监测、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指导),有2项以上得1分,有1项得0.6分,未有不得分。(11月7日)

更多详情



内参智慧医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