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是一个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概念,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在普适计算的模式下,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普适计算是一个涉及研究范围很广的课题,包括分布式计算、移动计算、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感知网络以及信息融合等多方面技术的融合。

来源:Wikipedia
简介

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ubicomp)、pervasive computing),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遍布式计算,是一个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概念,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在普适计算的模式下,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普适计算是一个涉及研究范围很广的课题,包括分布式计算、移动计算、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感知网络以及信息融合等多方面技术的融合。

Mark Weiser 提出基础的普适计算的设备有: tabs, pads 和 boards.

  • Tabs: 可穿戴厘米大小设备
  • Pads: 可持设备
  • Boards: 米级别的可显示交互设备

【描述来源:wikipedia, 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Ubiquitous_computing

发展历史

1988年,Mark Weiser在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担任首席技术专家期间,创造了“无处不在的计算”这个词。与PARC主任和首席科学家John Seely Brown, Weiser写了一些关于这个主题的最早的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普适计算,并勾画出了它的主要关注点。但是当时,普适计算并不得到学界的认可,甚至认为是无稽之谈。由此,传闻Mark Weiser在1999年因为郁闷英年早逝了。

然而随着传感器的发展,1990年代IBM也加入了普适计算的热潮中。1999年,IBM的John Seely Brown提出普适计算的概念。所谓普适计算指的是,无所不在的、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计算的一种方式;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就可以通过某种设备访问到所需的信息。

1990年代初还觉得普适计算是无稽之谈,但是经过经过多年的硬件开发,如商业产品: 手持式和可穿戴式电脑; 无线局域网; 以及感知和控制设备的设备的兴起,普适计算成为可能。普适计算项目已经在各大高校,行业出现。

Weiser提出的这三种形式的特点是根据宏观尺寸分类。2009年,Poslad, Stefan将这个范围扩展到一个更加多样化和可能更有用的无处不在的计算设备。因此,已经提出了三种通用系统的形式:

Dust(灰尘):微型化设备,这设备可以没有视觉显示,例如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从纳米到微米到毫米不等。

Skin(皮肤):基于发光和导电聚合物的可穿物,有机计算机设备,可以有更灵活的非平面显示表面和产品,如衣服和窗帘。的只能设备。

Clay(粘土):MEMS的集合可以任意形成3D的为土体,可以在生活中的任意物体中。

随着普适计算的衍生,有点相似的 Ambient Intelligence(AmI) 在 1998 年 Eli Zelkha提出等都相应而生。初次之外,Internet of Things (IOT), CyberPhysicsSystem(CPS)系统也与普适计算也是有紧密联系的关系。 而我们的时代发展正在验证着这个世界正在往everthing都可连接的方向发展。

主要事件

年份事件相关论文
1993Weiser在论文中称述普适计算系统下的问题Weiser, M. (1993). Some computer science issues in ubiquitous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36(7), 75-84.
2001Satyanarayanan对Pervasive Computing中的挑战进行称述Satyanarayanan, M. (2001). Pervasive computing: Vision and challenges.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8(4), 10-17.
2009Aarts, E.对Akbient intelligence进行介绍Aarts, E., & Wichert, R. (2009). Ambient intelligence. In Technology Guide (pp. 244-249).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1Diane J.Cook对是计算进行介绍Poslad, S. (2011). Ubiquitous computing: smart devices, environments and interactions. John Wiley & Sons.

发展分析

瓶颈

  • 对于无处不在的计算(ubicomp),隐私是最容易被人所关注,而且它可能是普适计算长期成功的最大障碍。
  • 公共政策问题。这需要政府,社会的知道来进行实施,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管理。

未来发展方向

  • 目前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可以看到普适计算初始模型,如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等。但是这个技术深入到人的日常生活中,群众的隐私需要保护。
  • 除此之外,对于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建设是普适计算的一个分支,而这些都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与建设,并且需要法律的保护。

相关项目

  1. 清华大学smart class项目;
  2. 台湾淡江大学的Hard SCORM项目,資訊工程系施國琛教授(現中央大學資工系教授)所領導的Mine Lab: UBIQUITOUS E-LEARNING WITH SCORM
  3. MIT的Oxygen项目: MIT Project Oxygen
  4.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Endeavour at UC Berkeley: Endeavour Project Home Page
  5.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Project Aura: Project AURA

Contributor: Ruiying Cai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