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张倩、蛋酱作者

微软亚研副院长周明离职,将出任创新工场AI工程院首席科学家

刚刚,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周明宣布从微软离职,将加入李开复创建的创新工场,「以一种新方式寻求学术界和企业界合作之路」。

周明在朋友圈的一段文字中写道:「今日惜别微软,工作二十一年多,我学到很多,我非常感恩。」关于离开微软的原因,周明表示,他加入微软时立下的两个目标似乎已经完成,一是和微软同事一道建立一流的 NLP 研究组,二是与学术界同仁一道帮助中国和亚洲大幅度提升 NLP 研究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既然目标已经实现,现在是时候「找一种新的方式去寻求产学合作」了。


离开工作了 21 年多的微软亚研之后,周明的下一站是创新工场创新工场的创始人、CEO 李开复,也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机器之心了解,周明博士计划在近期加入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担任首席科学家。

周明 1985 年毕业于重庆大学,1991 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1-1993 年清华大学博士后,随后留校任副教授。在哈工大就读期间,周明参与研发了中国第一个中英翻译系统 CEMT-I(1989 年)。1996-1999 年间,周明博士访问日本高电社公司领导中日机器翻译研究,并研制了日本最有名的中日机器翻译产品「J - 北京」(1998 年)。以「J - 北京」作为翻译引擎的在线翻译服务「J-Server」于 2008 年获得日本机器翻译协会最高奖——长尾真奖。

截至 1999 年,周明已经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当了 8 年的老师。在《人物》的一篇访谈中,他曾经提到过自己在学界遇到的一些困境,即很难接触用户,成果转换非常困难。当时,李开复告诉他,微软可以提供一个平台,做什么东西都有数以十亿计的用户。

于是,在 1999 年,周明加入了微软,并在不久之后开始负责自然语言研究组。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微软输入法、英库词典(必应词典)、中英翻译、微软中国文化系列(微软对联、微软字谜、微软绝句)等重要产品和项目的研发,并对微软 Office、必应搜索、Windows 等产品中的自然语言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周明博士领导研究团队与微软产品组合作开发了微软小冰(中国)、Rinna(日本)、Zo(美国)等聊天机器人系统。在离职之前,周明在微软担任微软亚研首席研究员、副院长等职务。

作为 AI 产学研结合的代表,周明在学术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目前已经发表了 200 余篇重要会议和期刊论文(包括 50 篇以上的 ACL 文章),拥有国际发明专利 60 余项。


2016 年,周明当选 ACL 主席,开始以候任主席的身份参与 ACL 各项重大决策。


在人才培养方面,周明一直通过微软与中国和亚太地区的高校合作,通过微软 - 高校联合实验室、微软实习生计划、微软 - 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青年教师铸星培养计划,与高校和学术组织联合举办暑期学校和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对推动自然语言处理在中国和亚太的卓越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除了以上这些职位之外,周明博士还担任着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中文信息技术专委会主任、术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学校博士导师等职务。

他将 MSRA 打造成「NLP 界的黄埔军校」

拿 NLP 这个领域来讲,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改名微软亚洲研究院)刚成立的时候,中国只有一篇 ACL 文章,是清华大学黄昌宁老师的研究组写的。

2019 年,周明在接受机器之心专访时,曾经介绍过微软亚洲研究院在 NLP 领域的发展路径:「在 1998 年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之初,我们就制定了与有关学会、学校合作的计划,通过暑期学校、联合实验室、学术大会、各项大学合作项目等一揽子计划共同提升 NLP 的研究水平。」

微软亚洲研究院一直被称为「IT 界或人工智能界的黄埔军校」,在 NLP 领域亦是如此。

现在中国各大公司的 NLP 组,有世界级的专家带领,也服务于世界级的任务,无论是文章发表还是产品,都是世界级的水平。这个事实背后,我想说跟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中国恰逢其时地推动了这个领域的发展有巨大的关系。

过去的 20 多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在 NLP 领域培养了超过 500 名实习生、20 名博士生、20 名博士后,绝大多数都去了学校或其他公司。这些人也都逐渐成为了所在单位的技术核心或者领导人物;他们又带动了更多人的成长。


微软亚洲研究院培养出来的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数不胜数,包括张亚勤、张宏江沈向洋洪小文、王坚、马维英、汤晓鸥孙剑、王海峰、林斌……

面对人才流动,周明也有着独到的看法。在周明看来,任何公司都有人才流动的问题,有人来有人走,这其实挺正常的。宏观上来看,对社会是一个正面的促进,只有人才流动,新兴学科才能够发展起来。

微软亚洲研究院被称作黄埔军校,『校』是什么意思,有学生来,有学生毕业,这才叫学校。学生毕业之后还在黄埔军校,那就不是军校,那是黄埔军营。」20 多年来,微软亚洲研究院所始终秉承这样的理念:把优秀的人才培养出来,让一般的人才变优秀,优秀的人才变杰出,然后再去引领更多的人,把整个社会带动起来。

理论微软亚洲研究院周明
相关数据
微软亚洲研究院机构

微软亚洲研究院于1998年在北京成立,是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机构,也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规模最大的一个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自然用户界面、智能多媒体、大数据与知识挖掘、人工智能、云和边缘计算、计算机科学基础等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推动计算机科学前沿发展,着眼下一代革命性技术的创新,助力微软实现长远发展战略。

http://www.msra.cn
清华大学机构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http://www.tsinghua.edu.cn/
相关技术
沈向洋人物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美国工程院院士。

周明人物

周明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计算语言学协会(ACL)候任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文信息技术专委会主任、术语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学校博士导师。 周明博士198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1991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1-1993年清华大学博士后,随后留校任副教授。1996-1999访问日本高电社公司领导中日机器翻译研究。他是中国第一个中英翻译系统CEMT-I(哈工大1989年)、日本最有名的中日机器翻译产品J-北京(日本高电社1998年)的研制者。 1999年,周明博士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不久开始负责自然语言研究组。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微软输入法、英库词典(必应词典)、中英翻译、微软中国文化系列(微软对联、微软字谜、微软绝句)等重要产品和项目的研发,并对微软Office、必应搜索、Windows等产品中的自然语言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周明博士领导研究团队与微软产品组合作开发了微软小冰(中国)、Rinna(日本)、Zo(美国)等聊天机器人系统。 周明博士发表了120余篇重要会议和期刊论文(包括50篇以上的ACL文章),拥有国际发明专利40余项。他多年来通过微软与中国和亚太地区的高校合作计划,包括微软-高校联合实验室、微软实习生计划、微软-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青年教师铸星培养计划,与高校和学术组织联合举办暑期学校和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对推动自然语言处理在中国和亚太的卓越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洪小文人物

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张宏江人物

张宏江,生于湖北武汉,11岁时随家人移居河南叶县。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无线电系。后来取得丹麦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06年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2011年10月至2016年12月任金山软件CEO。他被认为是计算机视频检索研究领域的“开山鼻祖”。

汤晓鸥人物

汤晓鸥,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系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和“探路者”,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2014年3月,汤晓鸥团队发布研究成果,基于原创的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到98.52%,首次超越人眼识别能力(97.53%)。

相关技术
孙剑人物

孙剑,男,前微软亚研院首席研究员,现任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Face++)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 。自2002年以来在CVPR, ICCV, SIGGRAPH, PAMI等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两次获得CVPR最佳论文奖(2009, 2016)。孙剑博士带领的团队于2015年获得图像识别国际大赛五项冠军 (ImageNet分类,检测和定位,MS COCO 检测和分割) ,其团队开发出来的“深度残差网络”和“基于区域的快速物体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学术和工业界。

人工智能技术

在学术研究领域,人工智能通常指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采取行动以实现最优的可能结果的智能体(intelligent agent)

机器翻译技术

机器翻译(MT)是利用机器的力量「自动将一种自然语言(源语言)的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目标语言)」。机器翻译方法通常可分成三大类: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RBMT)、统计机器翻译(SMT)和神经机器翻译(NMT)。

聊天机器人技术

聊天机器人是经由对话或文字进行交谈的计算机程序。能够模拟人类对话,通过图灵测试。 聊天机器人可用于实用的目的,如客户服务或资讯获取。有些聊天机器人会搭载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但大多简单的系统只会撷取输入的关键字,再从数据库中找寻最合适的应答句。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自然语言处理(英语: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缩写作 NLP)是人工智能和语言学领域的分支学科。此领域探讨如何处理及运用自然语言;自然语言认知则是指让电脑“懂”人类的语言。自然语言生成系统把计算机数据转化为自然语言。自然语言理解系统把自然语言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更易于处理的形式。

创新工场机构

创新工场由李开复博士创办于2009年9月,作为国内的创业投资机构,创新工场深耕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消费和互联网、B2B&企业升级、教育、医疗等领域,并不断探索与创新,致力于打造集创业平台、资金支持、投后服务等的全方位生态投资服务平台。

http://www.chuangxin.com/
机器之心机构

机器之心,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最具影响力、最专业、唯一用于国际品牌的人工智能信息服务与产业服务平台。目前机器之心已经建立起涵盖媒体、数据、活动、研究及咨询、线下物理空间于一体的业务体系,为各类人工智能从业者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和产业服务。

https://www.jiqizhixin.com/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