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一网打尽Google、Amazon、Microsoft、Facebook在2018年KDD上的论文:神经网络、大规模计算是热点

如今,互联网催生了大数据,在互联网渗透各个产业的过程中,同时也实现了数据的电子化,产生的大数据具备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数据挖掘也就变得尤其重要,它已经引起了国际、国内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国际工业界(以谷歌、亚马逊、微软、脸书为例)发表在数据挖掘顶级国际会议KDD上的相关论文,这些工作既包括理论性的研究也包括一些实际应用的研究工作。

Google(谷歌)

几乎每年谷歌都会发表一些让人惊艳的研究工作,包括之前的MapReduce、Word2Vec、BigTable,近期的BERT数据挖掘是Google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2018年Google全球不同研究中心在数据挖掘顶级国际会议KDD上一共发表了7篇全文(见下表,其中有三篇是与访问学生一起合作的)。下面简要解读一下这几篇文章。

Q&R: A Two-Stage Approach toward Interactive Recommendation

 该论文主要探讨交互式推荐问题,提出一个两阶段的交互推荐方法。

传统的推荐一般都是首先分析用户兴趣,然后基于用户兴趣和推荐信息之间的匹配度进行推荐,然而这种方法很难精准捕获用户的实时兴趣以及用户查询场景的真实意图,交互式推荐是近年业界备受关注的问题。本质上这是一个Active Learning(主动学习)或者Online Learning(在线学习)问题。

该文提出一个基于RNN的问题(话题)自动生成方法(第一阶段),也就是系统会根据用户兴趣自动生成话题,主动询问用户,然后在第二阶段根据用户反馈修正推荐结果,最后该方法在YouTube上进行了验证。基于深度学习的话题生成可以大大提高最终的推荐结果。图24给出了文章的主要思想和结果,其中左图是系统主动提问的界面;右上图是文章使用的基于RNN的话题自动生成模型(当然第二阶段还有一个混合模型);右下图是针对自动生成话题的评估结果。 

自左至右:系统主动提问界面;话题自动生成模型RNN;提问话题评估结果

《Collaborative Deep Metric Learning for Video Understanding》

该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深度学习框架,大大提高了视频理解的精度。

传统的视频分析的研究大多针对特定问题,比如视频分类、视频搜索、个性化推荐等;这篇文章提出一个新的表示学习方法,把传统的几个问题都归一化为统一表示的学习问题。最后在2亿多个YouTube视频数据上的实验表明,无论视频分类还是视频推荐都比传统方法好的多。本质上,这篇文章解决的视频理解的问题可以用下图的例子来解释。

视频推荐(左)和视频搜索(右)

从方法论来看,这篇文章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首先对视频的内容进行表示学习,具体来说用的是Inception-v3 网络,另一方面对音频信息也进行表示学习,这里用了一个基于VGG的音频模型和ResNet-50的网络结构。学习的时候使用了排序的Triplet loss,也就是给定三个视频(Anchor、Positive、Negative),保证学习的时候Anchor视频和Positive更相似,和Negative更不相似(Negative可以随机选择一个)。学习的时候把刚才单独学习到的表示作为Triplet Loss function的输入,然后学习每个视频的混合表示(包括视频和音频)。混合策略可以有Early Fusion(右下图中的第一个混合策略),或者Late Fusion(右下图中的第一个混合策略)。

 方法框架

最后在视频推荐和视频检索方面的效果都很不错。下图是视频推荐的评测结果以及在YouTube-8M数据集上的视频检索的例子。

Comparison in NDCG for various feature size with quantization.We observe that 4 bits per value are enough to almost preserve end-to-end recommendation performance.

Demonstration of related video retrieval with You Tube-8M Dataset.The left-most column is the query video,and other videos in the same row are top 4 most relevant videos found by our model .We show You Tube thumbnail,title,and revelance score we computed (in red italie).  

《Anatomy of a Privacy-Safe Large-Scal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System Over Email》 

该论文也是一篇Applied Data Science Track的文章,这也是Google Gmail团队最近几年若干实用型文章中的一篇。

KDD2010的时候他们团队就有一篇推荐相关收信人的文章,方法非常简单、实用,而且很快该方法就迅速上线到系统,目前已经成为Gmail的标配。这次发表的文章是从Gmail的邮件内容中抽取结构化信息,例如个人相关的账单信息,飞机行程信息等。和传统的信息抽取不同,这里的抽取更关键的是要保证规模以及抽取中可能遇到的隐私问题。下图是整个抽取系统的架构图。

The Juicer architecture.Details of the ML component are described in the text and depicted in Figure3.

这个全新的抽取架构叫做Juicer,核心的技术方面一个是把传统的基于模板的方法进行了扩展,此外在抽取的时候加入了对隐私保护的考虑。例如具体抽取模板的时候使用了k-anonymity方法进行了匿名化,而且初始的标注数据是一个很小的由用户自愿拿出来的标注集。另外还有个很大的挑战是数据质量,由于训练数据比较少,所以数据的偏差性很大,系统通过一些观察,比如偏差主要是倾向资深用户,所以系统的训练主要是用老/资深用户的数据进行训练,这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偏差问题。最后在几个不同案例的抽取上,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Precision on a sample of templates classified positive both for those templates that correspond to existing parsers and newly identified templates that do not correspond to existing parsers. 

《Scalable k-Means Clustering via Lightweight Coresets》

这篇论文基本思想就是做一个快速k-means算法或者说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k-means算法。

具体思路是利用抽样的方法从原始数据中抽样出一个足够小的子集(称为Coresets),然后在这个Coresets上进行训练,最后得到的结果和在大规模数据上的结果相当。文章理论证明了保证精度的情况下Coreset大小和数据集的特征个数d以及聚类个数据k的乘积成正比。

 由于是个理论文章,所以文章的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对比了两种方法,一种是随机抽样(Uniform),还有一种是Lucic等人提出的经典算法CS。几个数据集还行,都相对比较小,看来作者真的不想做实验室。最后的结果也表明作者提出的方法LWCS可以把误差降低到16%,并且同时保持两个数量级的加速度。下表给出了在这几个数据集(KDD—KDD CUP2004里面的一个匹配蛋白质序列的竞赛、CSN—手机加速传感器的数据、Song—预测音乐的年份、RNA—预测RNA的序列对)上的实验结果。

Relative error and speedup of different methods vs.FULL for k=100             

《Optimal Distributed Submodular Optimization via Sketching》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个针对Submodular优化的分布式算法。

Submodular是数学、数据挖掘、优化等很多领域中的一个共性问题,早先几年在社交网络、尤其是影响力最大化传播中使用非常多,当然传统的数学问题就是Set Cover。Submodular比较流行是因为它虽然是一个NP难问题,但能找到一个非常简单的贪婪算法,并且能够保证很好的最优效果的近似(大约54-66%)效果。这篇文章是提出一个分布式算法,算法保证了很好的空间复杂度、优化效果。下图给出了不同submodular问题下文章方法和传统方法在理论上的比较结果,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而且很Solid的结果。其中Dominating Set就是影响力最大化的基础问题。

《Sequences of Sets》

论文提出一个随机模型,用于挖掘这种和时间相关的隐含模型,模型能否挖掘出两个方面的关联,一个是序列中相邻集合之间的关联关系;一个是最近参数模型(使得模型更好描述最近的信息)。

其实论文研究的问题是数据挖掘里面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给定一个集合序列,也就是序列中每个点都是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可以是比如社交网络中的用户行为,当然连续两个点的行为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非常不同,Sequence of sets里面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动挖掘出里面隐含的模式。

Modeling Task Relationships in Multi-task Learning with Multi-gate Mixture-of-Experts

该论文是一篇基于神经网络多任务学习模型。本质上,这是个多任务学习的扩展,多任务学习在很多实习系统中都有应用,比如推荐。

基于神经网络多任务学习本质上就是在多个任务之间加一个共享表示层,从数学上可以证明这个共享表示层可以起到正则化的效果,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最简单的共享层就是如下图(a)所示。本文是提出一个多层共享表示层的模型,如下图(c),MoE(Mixed of Experts),也就是在多个任务之间学习多个共享层,然后mixture起来。在mixture的时候可以加上单gate和多gate的学习机制。

最后在UCI的数据集上,这个方法相比传统方法有一定的提升。下图是一个实验结果。

Performance on the first group of UCI Censusincome dataset

后来作者还在Google的大规模数据上进行了实验,也取得一定的提升。

Engagement performance on the real large-scale recommendation system

Google(谷歌)2018年发表于KDD的论文列表

Q&R: A Two-Stage Approach toward Interactive Recommendation.

收录会议:KDD’18

Collaborative Deep Metric Learning for Video Understanding.

收录会议:KDD’18

Anatomy of a Privacy-Safe Large-Scal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System Over Email.

收录会议:KDD’18

Scalable k-Means Clustering via Lightweight Coresets.

收录会议:KDD’18

Optimal Distributed Submodular Optimization via Sketching.

收录会议:KDD’18

Sequences of Sets.

收录会议:KDD’18

Modeling Task Relationships in Multi-task Learning with Multi-gate Mixture-of-Experts.

收录会议:KDD’18

Amazon

亚马逊公司近几年发展势头超级猛,前几年华丽的转身:从一个网上商店公司变为云平台公司再转变到目前的人工智能公司,亚马逊也在数据挖掘领域开始占有一席,尤其是在人才网罗、开源、核心技术研发。2018年亚马逊数据挖掘顶级国际会议KDD的Applied Data Science Track(应用数据科学Track)上一共发表了2篇全文(见下表),另外还有两个应用科学的邀请报告。下面简要解读一下这几篇文章。

《Buy It Again: Modeling Repeat Purchase Recommendations》 

这篇文章提出一个Poisson-Gamma模型(PG)以及他的扩展版本(MPG),后来在离线数据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该论文是亚马逊总部Seattle研究院的工作,问题非常简单,就是研究网络用户的重复购买行为,传统研究一般是根据用户兴趣研究用户未来可能购买什么东西(大家骨子里的思维方式都是用户不会再购买已经买过的商品,比如电视机),然而事实上很多购买行为都是重复购买,比如买牙膏、或者买某些消费品,用户反而倾向于买已经买过的商品,作者把这个问题叫做Repeat Purchase。

Lift in precision,recall,andnDCG for the ATD,PG,and MPG models at rank m=3 as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RCP model.

在真实的在线系统里面的A/B测试,该方法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这里也能看出KDD的应用科学Track比较喜欢上线的工作。类似的工作在算法本身上可能新意并不大,但在实际系统中效果很好,并且帮助到实际系统了,往往比较容易在KDD的ADS Track上发表。

 《Open Tag: Open Attribute Value Extraction from Product Profiles》

这篇论文出用双向LSTM来学习特征,然后用CRF来提高抽取精度,然后又加上了一个Attention机制来提高可解释性,最后还加上了一个主动学习方法来降低标注工作量。

这篇论文是亚马逊的实习生做的。做的是个老问题,就是从产品页面抽取产品描述的属性值,但不同的是这里抽取的属性值可能是之前没有出现(定义)过的。下图描述了整个模型框架。总的来说该架构很好的融合了现有的一些技术。

 最后也取得不错的实验结果。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odels on attribute extraction for different product profiles and datdsets.OpenTag outperforms other state-of-the-art NERsystems [11,13,15,17] based on BiLSTM-CRF.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in Building a Product Knowledge Graph》

这个报告主要讲了产品知识图谱构建的挑战,包括概念抽取、知识集成、重要知识概念发现以及如何结合用户的知识图谱

该论文是亚马逊Xin Luna Dong的邀请报告。KDD每年ADS Track都会专门邀请一些工业界的讲者来做报告。Luna以前在Google做过Google的知识图谱,目前在亚马逊负责知识图谱项目。

《Algorithms, Data, Hardware and Tools - a Perfect Storm》 

这个报告主要讲了超大规模数据时代,统计机器学习面临的一系列来自算法复杂度、硬件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机遇。

这篇报告是KDD的老熟人、原来CMU教授,现在亚马逊Web 服务部门负责机器学习的Alex Smola和Edo Liberty一起做的。他在KDD拿过多篇最佳论文,在机器学习方面很有独到的见解。

Amazon2018年发表于KDD的论文列表

Buy It Again: Modeling Repeat Purchase Recommendations.

收录会议:KDD’18

OpenTag: Open Attribute Value Extraction from Product Profiles.

收录会议:KDD’18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in Building a Product Knowledge Graph.

收录会议:KDD’18  应用科学邀请报告

Algorithms, Data, Hardware and Tools - a Perfect Storm.

收录会议:KDD’18  应用科学邀请报告

Microsoft

微软是老牌论文王国,一直以来都在学术界特别活跃,因此在KDD上每年和微软有关的论文非常多,因此这里只统计了微软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2018年在数据挖掘顶级国际会议KDD上一共发表了6篇全文(见下表),另外还有一个应用科学的邀请报告,这些文章和报告都更多的从大数据的角度在思考如何更有效,更快速的分析。下面简要解读一下这几篇文章。

《Applying the Delta Method in Metric Analytics: A Practical Guide with Novel Ideas》 

该论文提出一个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做算法效果评估的Delta方法。

该论文也是一篇Applied Data Science的文章,不过这篇文章的思想还是很有意思的。论文基本想法是基于大数定律,即中心极限定律:如果样本满足独立同分布,即每个样本有相同的均值和方差,则当样本个数趋于无穷大的时候,所有样本的均值偏差满足正态分布。

《Web-Scale Responsive Visual Search at Bing》

 该论文主要介绍了在Microsoft Bing里面上线的一个可视化搜索。


如下图所示,给定一个图片(左图是桌面版),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图片中的重要元素,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图片中的对象,系统则自动找出和对象相关的产品;下图右边是一个手机版。

 该系统已经索引了数十亿图片,每个图片也预先抽取了上千特征,针对用户定制的可视化搜索可以做到200毫秒。算法则使用了DNN来抽取特征,然后用N-nearest方法进行匹配。从应用的角度,这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工作。

《BigIN4: Instant, Interactive Insight Identification for Multi-Dimensional Big Data》

该论文介绍了一个从高维大数据中通过交互方式进行快速查询的方法,BigIN4可以在data cube中做到快速查询(比传统抽样方法快50倍)。

该方法的本质是做了一个降维处理,见下图。第2个图则给出了BigIN4可能挖掘出来的Insights:包括Outstanding(就是某些数据模式和其他数据显著不同);Dominance(某个因素对数据分布起着绝对性作用);Top Two(某个维度的两个取值占了整个数据样本的大多数);Outlier(时间序列上的显著差异);Increase/Decrease(时间序列上的递增或者递减)。

《RapidScorer: Fast Tree Ensemble Evaluation by Maximizing Compactness in Data Level Parallelization》

论文提出一个树状模型的集成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搜索引擎。论文的方法是在已有方法RapidScore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的,本质上就是决策树的模型合成。

最后在两个公开数据集MSN合AdsCTR上进行了验证。效果比XGBoost等算法都要好。

《Recurrent Binary Embedding for GPU-Enabled Exhaustive Retrieval from Billion-Scale Semantic Vectors》 

该论文提出一个Recurrent Binary Embedding(RBE)方法来学习搜索场景下对象的低维表示,该方法最大的特色是可以增量的在二进制的表示中加入二进制残差向量。该模型可以很快速的在超大规模搜索系统中快速定位最相关的对象。

RBE模型其实就是利用残差网络计算查询Query和关键词Keyword(例如广告商定义的关键词)之间的匹配度。下图给出了RBE模型的总体架构。RBE的二进制向量最大的有点就是存储比较小,可以把内存开销缩减一个数据级,这对于检索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一般检索系统媒体需要服务的搜索次数非常多,如何提高检索效率非常重要。

 《Efficient Attribute Recommendation with Probabilistic Guarantee》

 论文介绍了大数据分析里面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就是给定两个数据集,如何找到这两个集合中,差异最大的属性。

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遍历两个集合中所有的数据,然而这样的计算复杂度很高。这篇文章给出了一个近似算法,并且分析了算法的理论错误界。最后在真实数据上,该方法可以比传统方法速度提高一个数量级,误差接近0。

《Planet-Scal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with FPGAs》

 论文主要介绍了微软利用卫星图片来做的大数据分析,建立了美国农业图像大数据库,从模型的角度实现了基于DNN的模型,在架构方面,比较有意思的是该工作使用了基于FPGAs的深度学习架构。


本报告是一个受邀的工业界报告。报告人是微软商业智能部门的CTO Joseph Sirosh博士。Joseph Sirosh博士以前是Amazon的全球创新平台的副总裁。该工作可以实现10分钟内处理20T的高清图片,大约每秒40多万张图片。

 Microsoft2018年发表于KDD的论文列表

Applying the Delta Method in Metric Analytics: A Practical Guide with Novel Ideas.

收录会议:KDD’18

Web-Scale Responsive Visual Search at Bing.

收录会议:KDD’18

BigIN4: Instant, Interactive Insight Identification for Multi-Dimensional Big Data.

收录会议:KDD’18  

RapidScorer: Fast Tree Ensemble Evaluation by Maximizing Compactness in Data Level Parallelization.

收录会议:KDD’18

Recurrent Binary Embedding for GPU-Enabled Exhaustive Retrieval from Billion-Scale Semantic Vectors.

收录会议:KDD’18

Efficient Attribute Recommendation with Probabilistic Guarantee.

收录会议:KDD’18

Planet-Scal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with FPGAs.

收录会议:KDD’18  应用科学邀请报告

 Facebook

Facebook 2018年在数据挖掘顶级国际会议KDD上一共发表了2篇文章(见下表),这两篇文章都是发表在KDD的Applied Data Science Track。下面简要解读一下这两篇文章。

《Rosetta: Large Scale System for Tex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in Images》

 这篇文章介绍了Facebook的图像文字识别OCR系统Rosetta。

Facebook每天用户都上传大量图片,从这些图片中识别出文字可以帮助提高搜索和推荐效率。这里面的挑战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图片中的文字字体、文字语言多样,而且还可能有很多自定义词以及一些特殊的字符,例如网页链接等;另一个挑战是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图片。Rosetta的目标是做到实时处理(识别图片中的文字)用户上传的图片。从算法来说,Rosetta使用了一个两阶段的识别策略,第一阶段是用Faster-RCNN快速识别图片中包含文字的区域,第二阶段则是使用了一个全卷积网络进行文字识别。下图描述Rosetta的两阶段抽取架构。

 《A Real-time Framework for Detecting Efficiency Regressions in a Globally Distributed Codebase》

 该论文探讨了一个Facebook非常实际的在线运营问题,当code改变的时候,哪些code改变会引起严重的系统效率问题。Facebook每月的月活用户超过20亿,而且在Facebook平台上运行了大量的复杂系统,包括应用程序等。

 因此,如何保证在线代码改变可能带来的效率下降成为一个挑战。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其本质问题是一个实时数据的异常检测问题,传统的实时数据异常检测包括三种方法:点异常检测(突发异常)、模式异常(一组点的连续异常)、持续点异常(异常点逐渐变化,导致最终差异较大)。这三个问题其实都有很多大量的研究,当然从异常点检测本身来说,其关键挑战是定义什么是异常。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Facebook的持续点异常检测问题,其解决思路是使用了一个CUSUM算法进行持续点异常,最后进行了一个可扩展的实现。

Facebook2018年发表于KDD的论文列表

Rosetta: Large Scale System for Tex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in Images.

收录会议:KDD’18

A Real-time Framework for Detecting Efficiency Regressions in a Globally Distributed Codebase.

收录会议:KDD’18


AMiner学术头条
AMiner学术头条

AMiner平台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发,拥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系统2006年上线,吸引了全球220个国家/地区800多万独立IP访问,数据下载量230万次,年度访问量1000万,成为学术搜索和社会网络挖掘研究的重要数据和实验平台。

https://www.aminer.cn/
专栏二维码
理论GoogleAmazonFacebookKDD 2018神经网络
2
相关数据
Amazon机构

亚马逊(英语:Amazon.com Inc.,NASDAQ:AMZN)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跨国电子商务企业,业务起始于线上书店,不久之后商品走向多元化。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线上零售商之一,也是美国《财富》杂志2016年评选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排行榜中的第44名。

https://www.amazon.com/
相关技术
Microsoft机构

微软是美国一家跨国计算机科技公司,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计算机软件服务为主。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最为著名和畅销的产品为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Office办公室软件,以及Xbox的游戏业务。微软是美国《财富》杂志2015年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的第95名。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about
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算法,至今已有数种深度学习框架,如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置信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等已被应用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音频识别与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并获取了极好的效果。

数据分析技术

数据分析是一类统计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多维性和描述性。有些几何方法有助于揭示不同的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绘制出统计信息图,以更简洁的解释这些数据中包含的主要信息。其他一些用于收集数据,以便弄清哪些是同质的,从而更好地了解数据。 数据分析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并确定这些数据最有用的部分。

全卷积网络技术

全卷积网络最开始在论文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2015)中提出,它将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最后几个全连接层替换为卷积层。引入全卷积的意义在于它能实现密集型的预测,即在二维卷积下对图像实现像素级的分类,在一维卷积下对序列实现元素级的预测。

基于Transformer 的双向编码器表征技术

BERT是谷歌发布的基于双向 Transformer的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该预训练模型能高效抽取文本信息并应用于各种NLP任务,并刷新了 11 项 NLP 任务的当前最优性能记录。BERT的全称是基于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器表征,其中“双向”表示模型在处理某一个词时,它能同时利用前面的词和后面的词两部分信息。

机器学习技术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计算复杂性理论等多门学科。机器学习理论主要是设计和分析一些让计算机可以自动“学习”的算法。因为学习算法中涉及了大量的统计学理论,机器学习与推断统计学联系尤为密切,也被称为统计学习理论。算法设计方面,机器学习理论关注可以实现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算法。

VGG技术

2014年,牛津大学提出了另一种深度卷积网络VGG-Net,它相比于AlexNet有更小的卷积核和更深的层级。AlexNet前面几层用了11×11和5×5的卷积核以在图像上获取更大的感受野,而VGG采用更小的卷积核与更深的网络提升参数效率。VGG-Net 的泛化性能较好,常用于图像特征的抽取目标检测候选框生成等。VGG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参数数量,VGG-19基本上是参数量最多的卷积网络架构。VGG-Net的参数主要出现在后面两个全连接层,每一层都有4096个神经元,可想而至这之间的参数会有多么庞大。

人工智能技术

在学术研究领域,人工智能通常指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采取行动以实现最优的可能结果的智能体(intelligent agent)

参数技术

在数学和统计学裡,参数(英语:parameter)是使用通用变量来建立函数和变量之间关系(当这种关系很难用方程来阐述时)的一个数量。

数据科学技术

数据科学,又称资料科学,是一门利用数据学习知识的学科,其目标是通过从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部分来生产数据产品。它结合了诸多领域中的理论和技术,包括应用数学、统计、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数据仓库以及高性能计算。数据科学通过运用各种相关的数据来帮助非专业人士理解问题。

异常检测技术

在数据挖掘中,异常检测(英语:anomaly detection)对不符合预期模式或数据集中其他项目的项目、事件或观测值的识别。 通常异常项目会转变成银行欺诈、结构缺陷、医疗问题、文本错误等类型的问题。 异常也被称为离群值、新奇、噪声、偏差和例外。

商业智能技术

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又称商业智慧或商务智能,指用现代数据仓库技术、线上分析处理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展现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以实现商业价值。

知识图谱技术

知识图谱本质上是语义网络,是一种基于图的数据结构,由节点(Point)和边(Edge)组成。在知识图谱里,每个节点表示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实体”,每条边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知识图谱是关系的最有效的表示方式。通俗地讲,知识图谱就是把所有不同种类的信息(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连接在一起而得到的一个关系网络。知识图谱提供了从“关系”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图谱这个概念最早由Google提出,主要是用来优化现有的搜索引擎。不同于基于关键词搜索的传统搜索引擎,知识图谱可用来更好地查询复杂的关联信息,从语义层面理解用户意图,改进搜索质量。比如在Google的搜索框里输入Bill Gates的时候,搜索结果页面的右侧还会出现Bill Gates相关的信息比如出生年月,家庭情况等等。

大数定律技术

在数学与统计学中,大数定律又称大数法则、大数律,是描述相当多次数重复实验的结果的定律。根据这个定律知道,样本数量越多,则其算术平均值就越趋近期望值。大数定律很重要,因为它“保证”了一些随机事件的均值的长期稳定性。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简而言之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运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 所谓“数据库”系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予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

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那时候研究者构想了「感知器(perceptron)」的想法。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通常被称为「联结主义者(Connectionist)」,因为这种模型模拟了人脑的功能。神经网络模型通常是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应用梯度下降训练的。目前神经网络有两大主要类型,它们都是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其中 RNN 又包含长短期记忆(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等等。深度学习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神经网络帮助其取得更好结果的技术。尽管神经网络主要用于监督学习,但也有一些为无监督学习设计的变体,比如自动编码器和生成对抗网络(GAN)。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英语:data mining)是一个跨学科的计算机科学分支 它是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和数据库的交叉方法在相對較大型的数据集中发现模式的计算过程。 数据挖掘过程的总体目标是从一个数据集中提取信息,并将其转换成可理解的结构,以进一步使用。

MapReduce技术

MapReduce,一种编程模型,用于大规模数据集(大于1TB)的并行运算。概念"Map(映射)"和"Reduce(归约)",是其主要思想,皆从函数式编程语言借用。它还借用了矢量编程语言的特性。它极大地方便了编程人员在不会分布式并行编程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程序运行在分布式系统上。 当前的软件实现是指定一个Map(映射)函数,用来把一组键值对映射成一组新的键值对,指定并发的Reduce(归约)函数,用来保证所有映射的键值对中的每一个共享相同的键组。

大数据技术技术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指的是传统数据处理应用软件不足以处理它们的大或复杂的数据集的术语。

降维技术

降维算法是将 p+1 个系数的问题简化为 M+1 个系数的问题,其中 M<p。算法执行包括计算变量的 M 个不同线性组合或投射(projection)。然后这 M 个投射作为预测器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一个线性回归模型。两个主要的方法是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独立同分布技术

在概率论与统计学中,独立同分布(缩写为IID)是指一组随机变量中每个变量的概率分布都相同,且这些随机变量互相独立。一组随机变量独立同分布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样本空间中每个事件发生概率都相同。例如,投掷非均匀骰子得到的结果序列是独立同分布的,但掷出每个面朝上的概率并不相同。

查询技术

一般来说,查询是询问的一种形式。它在不同的学科里涵义有所不同。在信息检索领域,查询指的是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对信息检索的精确要求

正则化技术

当模型的复杂度增大时,训练误差会逐渐减小并趋向于0;而测试误差会先减小,达到最小值后又增大。当选择的模型复杂度过大时,过拟合现象就会发生。这样,在学习时就要防止过拟合。进行最优模型的选择,即选择复杂度适当的模型,以达到使测试误差最小的学习目的。

生成模型技术

在概率统计理论中, 生成模型是指能够随机生成观测数据的模型,尤其是在给定某些隐含参数的条件下。 它给观测值和标注数据序列指定一个联合概率分布。 在机器学习中,生成模型可以用来直接对数据建模(例如根据某个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数据采样),也可以用来建立变量间的条件概率分布。

参数模型技术

在统计学中,参数模型是可以使用有限数量的参数来描述的分布类型。 这些参数通常被收集在一起以形成单个k维参数矢量θ=(θ1,θ2,...,θk)。

在线学习技术

在计算机科学中,在线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和立即对整个训练数据集进行学习的批处理学习技术相反,在线学习的数据按顺序可用,并在每个步骤使用未来数据更新最佳预测器。

异常点检测技术

异常点检测(又称为离群点检测)是找出其行为很不同于预期对象的一个检测过程。这些对象被称为异常点或者离群点。异常点检测在很多实际的生产生活中都有着具体的应用,比如信用卡欺诈,工业损毁检测,图像检测等。异常点(outlier)是一个数据对象,它明显不同于其他的数据对象,就好像它是被不同的机制产生的一样。一般来说,进行异常点检测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基于统计学的方法。

主动学习技术

主动学习是半监督机器学习的一个特例,其中学习算法能够交互式地查询用户(或其他信息源)以在新的数据点处获得期望的输出。 在统计学文献中,有时也称为最佳实验设计。

多任务学习技术

信息抽取技术

信息/数据抽取是指从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文档中提取结构化信息的技术。信息抽取有两部分:命名实体识别(目标是识别和分类真实世界里的知名实体)和关系提取(目标是提取实体之间的语义关系)。概率模型/分类器可以帮助实现这些任务。

XGBoost技术

XGBoost是一个开源软件库,为C ++,Java,Python,R,和Julia提供了渐变增强框架。 它适用于Linux,Windows,MacOS。从项目描述来看,它旨在提供一个“可扩展,便携式和分布式的梯度提升(GBM,GBRT,GBDT)库”。 除了在一台机器上运行,它还支持分布式处理框架Apache Hadoop,Apache Spark和Apache Flink。 由于它是许多机器学习大赛中获胜团队的首选算法,因此它已经赢得了很多人的关注。

聚类技术

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成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过程被称为聚类。由聚类所生成的簇是一组数据对象的集合,这些对象与同一个簇中的对象彼此相似,与其他簇中的对象相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分类问题。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它是研究(样品或指标)分类问题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起源于分类学,但是聚类不等于分类。聚类与分类的不同在于,聚类所要求划分的类是未知的。聚类分析内容非常丰富,有系统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法、动态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图论聚类法、聚类预报法等。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