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艾名医学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类器官赛道要“火”了吗?

近日,类器官企业艾名医学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这也是艾名医学在一年时间内完成的第二轮融资,两轮融资额近亿元人民币。

艾名医学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家以“肿瘤类器官”为核心技术,以“引领肿瘤精准医学”为发展愿景,集研发、生产、科研服务和医学检测,四位一体的医疗科技企业。

“类器官技术是一个底层技术,且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与广阔的应用场景。类器官模型能提高Bench to Bedside转化的效率,同时指导临床更精准地用药,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与预后,还能为肿瘤患者减少经济负担。”艾名医学创始人游明亮表示。

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加快公司高通量和全自动创新产品系列的研发、市场推广以及团队建设。

1、“让治疗有方向,让生命有希望”

类器官是一种通过特殊的体外培养方式模拟出类似体内器官功能和结构的3D生物模型,它被视作患者的“试药替身”,帮助患者快速判断哪些药对自己更有效,大幅度降低药物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毒副作用。

“我们可以把类器官看作是一个迷你版的真实器官。比如,人类心脏的实际大小约等于一个拳头,但是通过现有技术无法进行一比一的复制。而类器官的人类心脏,即便只有豌豆大小,依然可以通过实现其部分功能来模拟人类心脏的生物特性。”

艾名医学创始人申重阳在耶鲁大学就读病理学期间,接触到了利用肿瘤类器官技术来指导三阴性乳腺癌用药的实验。他发现这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能够改变肿瘤治疗的模式。在博士后期间,艾名医学董事长游明亮也在进行“利用类器官技术来筛选生长激素受体抑制剂”的相关研究。回国后,两人一拍即合,从2021年开始在中国推广类器官技术。

目前,艾名医学核心产品包括类器官自动处理与分析仪器OSCAR、类器官芯片Signoid以及数字化类器官Digituor等。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何精准用药一直是困扰着许多医患的核心问题。过去数十年间,大多数药物的临床前研究都是在2D细胞培养模型上进行,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3D细胞培养能够更好地重现肿瘤的体内环境,也更具临床代表意义。而实现肿瘤体外培养模型2D到3D的转变是攻克肿瘤精准治疗的瓶颈和关键技术痛点。

艾名医学独创的MasterAim™技术平台正是利用患者来源的肿瘤组织,通过体外3D类器官培养,保存肿瘤的异质性,更精准地反应肿瘤对药物的应答,帮助患者找到更适合的用药方案。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对常见高发肿瘤的类器官构建。

值得关注的是,细胞培养的过程非常复杂,如果由人工操作,很容易出错,无法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因此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是肿瘤类器官技术赛道的必然要求。艾名医学在布局之初便设计了一套类器官自动处理分析收集系统OSCAR,可实时监测类器官生长及药敏数据,提高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技术的敏感度和时效性。

“在三年前,类器官技术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因为几乎所有的试剂耗材全部来源于进口。随着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类器官的成本也在逐渐下降,现在做一个标准的类器官药敏检测服务,费用在两万元左右,艾名医学希望通过OSCAR类器官的自动化处理,尽可能降低检测成本,惠及更多患者。”艾名医学联合创始人申重阳表示。

通过类器官技术,艾名医学希望达成“让治疗有方向,让生命有希望”的企业使命。据悉,艾名医学计划三年内在全国实现10家中心医检所,可以覆盖300公里范围内的三甲医院;并在3到5年内逐渐转变成为一家IVD(体外诊断)的企业,在医院中投放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相关的医疗设备及配套的试剂耗材;针对药企的新药研发服务,已经有三个天使投资的新药研发客户,未来会继续扩大该业务,每年将服务30到40家企业。

2、类器官技术的未来

新药在上市前需要大量的药代动力学、毒性和活性评价等临床前药物筛选过程。通常这些评估以动物试验为主。事实上,动物模型除了在评估药效方面不完美外,在对安全性和毒性物质的评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种属差异,动物模型往往并不能有效反映人体的免疫学特征和性质——这个矛盾在评估靶向治疗和生物疗法中尤为突出。

类器官(Organoids)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替代动物试验的技术,并在2013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10大年度突破,2017年被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技术。

2012年,NIH、FDA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投入了7500万美元联合发起“Organs-on-chips”挑战项目,旨在开发出一套模拟人体器官的芯片。该项目促进了美国一代器官芯片公司的诞生,其中包括目前融资额最多的Emulate,以及与赛诺菲在罕见病临床试验合作的Hesperos。

2022年7月,FDA批准了全球首个完全基于“类器官芯片”研究获得临床前数据的新药(NCT04658472)进入临床试验。此次批准,不仅代表了FDA对“器官芯片”研究可信度的认可,也给更多尚没有动物模型的罕见疾病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渠道。

公开资料显示,NCT04658472新药实验由赛诺菲和器官芯片公司Hesperos合作进行。Hesperos将生物学家、表面化学家和工程师聚集在一起,将芯片与人体病生理学相结合,在一个用无血清培养基完全互联的芯片系统中构建人体器官芯片结构,再从单个器官芯片结构到功能齐全、相互关联的多器官系统,利用芯片上人体微流控系统表征个人生物学,构建了第一个“Human-on-a-Chip”平台,以加速药物发现。

在数据驱动分析方面,Hesperos的系统生成数千个数据点,这些数据点与每个器官的关键功能相关。生成大量数据点后,Hesperos的自定义分析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解析数据,识别器官功能的细微变化以及形态和行为的大规模变化,从而深入了解每种药物。

此次,Hesperos和赛诺菲的合作也成为了类器官领域重要的里程碑事件。9月29日,美国参议院在通过了FDA现代化法案,该法案的主题是推动减少临床前试验对动物的应用,代以用更现代的科学方法,例如器官芯片。

国内方面,类器官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起步稍晚,但监管、产业端推动的力度越来越大。近两年科技部、卫健委及CDE近2年不断出台政策为类器官的广泛应用松绑,同时人遗资源的监管逐渐收紧,为国内类器官产业制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环境。目前,药明康德、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企业已经纷纷将类器官技术应用到新药研发中。此外,默克、罗氏等跨国制药公司也将中国创新中心项目扩展到“类器官”相关领域。

从整体发展情况看,不论是类器官模型还是器官芯片,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上,需要进一步提高通量,以及解决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问题;在商业模式上,需要进一步挖掘类器官应用潜力。

比如,溥思生物利用药代动力学软件模拟技术迭代器官芯片技术,还原人体器官的复杂结构和真实环境,并能部分模拟来源器官或组织所特有的生理功能;耀速科技将高通量器官芯片与基于细胞形态学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相结合,利用大规模器官芯片自动化产生细胞三维生物图像,结合AI进行药筛等。

产业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