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熵基科技上市,生物识别会是资本的下一个香饽饽吗?

移动互联时代,远程验证、刷脸支付、手机解锁、银行转账等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背后的主要推手,正是生物识别技术的进步与应用。

所谓生物识别技术,是指利用指纹、人脸、虹膜、静脉和声纹等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以及行为特征,通过生物传感器采集数据,利用计算机、光学及声学分析等科技手段对个体身份进行鉴定的识别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该领域的公司深受资本市场青睐,完成多轮融资,甚至IPO上市。

8月17日,熵基科技成功登陆创业板,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37,123,013股,每股发行价格为43.32元。

1、多模态生物识别第一股

熵基科技成立于2007年12月,是一家以生物识别为核心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业务聚焦于智慧出入口、智慧身份核验、智慧办公三大领域。

其中,在国内生物识别门禁领域、生物识别身份认证领域,熵基科技的市场占有率均处于行业首位。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熵基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7.51亿元、18.01亿元、19.5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83亿元、1.86亿元、1.71亿元。

虽然智能终端是熵基科技收入与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生物识别算法技术、应用软件与平台才是与行业内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经过多年技术积累,熵基科技已掌握多项生物识别核心算法,开发出多元化的应用软件与平台,形成了以单一生物识别技术及多模态混合生物识别技术为基础的核心技术架构。

其中,多模态产品兼具有算法技术领先及成本优势。在多模态混合生物识别领域,熵基科技已研发推出包括“指纹+人脸识别”、“人脸+掌静脉识别”、“指纹+指静脉识别”、“人脸+虹膜识别”和“指纹+手掌+人脸识别”等技术。

在生物识别核心算法方面,熵基科技掌握ZKFinger指纹识别、ZKLiveFace可见光人脸识别、ZKFingerVein指静脉识别、ZKPalm手掌识别、行人及X光图像识别、车辆综合特征识别、ZKNIRFace近红外人脸识别等七大核心算法。

近年来,熵基科技持续增强研发投入。据招股书,2019-2021年,熵基科技研发投入分别为1.66亿元、1.89亿元、1.9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5%、10.5%、10.06%。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熵基科技拥有专利总数594项,其中发明专利93项。同期,熵基科技全球研发及工程技术在职人员为1,131名,占员工总数的29.5%。

在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熵基科技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设立了29家分公司、14家子公司和150个服务网点,拥有覆盖全国的销售、服务体系。另外,公司境外共设立38家子公司,位于全球28个国家及地区,产品销售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

熵基科技本次募集资金净额约14.5亿元,主要用于塘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混合生物识别物联网智能化产业基地项目、美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全球营销服务网络建设项目等五个项目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考虑到全球经济形势和各国政策和文化的复杂多样性,熵基科技海外募投项目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2、“风口”来了吗?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只被限制在了刑侦、社会管理等很小的范围内。

近年来,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用于采集、分析“生物密钥”的设备成本开始大幅降低;而算法技术的演进,也让生物识别的速度和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一些需求层面的因素也大大推进了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如今,屏幕解锁、智能支付、账户登录等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已经成为智能时代的一种生活常态。

根据沙利文报告,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0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2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20.6%。近年来,各厂商的发展重心已逐渐转向自主开发核心算法及专利,产业发展更加成熟。预计2024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00亿元,未来五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6%。

不容忽视的是,虽然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风险也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

普遍性、唯一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是人体生物特征可以进行识别的重要条件,这也意味着,一旦相关信息落入不法分子之手,他们就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伪造身份、假冒身份。

此外,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一些公开的生物信息技术,也可以训练、开发出一个以假乱真的模型。比如,此前就有人利用Deepfake技术把一些明星的脸部信息嫁接到色情电影上的事件发生。

从整体发展情况看,当前的生物识别行业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科技企业,竞争格局也较为分散。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技术体系包括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5G、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智能芯片、智能推荐、虚拟/增强现实、语音识别、区块链、生物识别、光电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空间技术、人机交互和知识图谱在内的17类技术,构成了复杂技术体系。

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技术合作关系分布中,排名第一的技术类别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占比47.53%;排名第二的是物联网,占比11.37%;排名第三的是5G,占比7.26%;排名第四和第五的分别是智能机器人和计算机视觉,占比为6.66%和4.40%。

相比之下,生物识别技术的“风口”还远远没有到来到来。对于熵基科技拟而言,成功上市只是起点,在后续发展中还需要解决外销占比高、现金流恶化等问题。

熵基科技预计,2022年上半年营收9亿到9.7亿;同比减少2.09%至增长5.4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预计6869万至9122万,同比减少6.76%至增长23.8%;扣非净利预计6755万元至9007万元,同比增长4.37%至39.17%。

产业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