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纯电SUV车型唐EV后,比亚迪又以更低的价位入局纯电中型轿车市场。今日(7月29日),比亚迪正式上市旗下海洋网的首款纯电轿车——海豹,四款车型售价为20.98万元-28.68万元。据悉,海豹将在常州专属工厂生产,并于下月开启新车交付。截止目前,海豹的预售订单已累积超过6万辆。
智能化方面,海豹能够实现续航里程预估、DMS驾驶员监测、ICC智能巡航控制和蓝牙遥控驾驶等功能,但未提供高速辅助、指令变道等一系列更高阶的辅助驾驶功能项。相比其他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海豹在智能化上的不足显而易见。不过,海豹以电控、电池以及电驱方面的「电动化」表现,扳回了一局。
以e平台 3.0技术为基础,海豹首次搭载了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CTB)、iTAC智能扭矩控制技术、后驱/四驱动力架构与前双叉臂和后五连杆独立悬架。
电池车身一体,可承受50吨重卡碾压
在成本方面,动力电池技术(CTC)是新能源汽车同燃油车竞争的关键。近年来,电池巨头以及诸多车企都在大力研发推进这一技术。
此次,比亚迪在海豹中采用CTB,该技术以高强度的蜂窝铝板结构为灵感,将电池包上盖与传统结构的车身底板集成,构成上盖、「刀片电池」、托盘的整车三明治结构,使得动力电池的系统体积利用率提升了66%,系统能量密度提升了10%。
从技术路线上来说,比亚迪的CTB与前不久零跑汽车发布的CTC是一致的,都选择将电池系统与底盘一体化,以提升整车的集成化程度和车内空间的利用率。对比在安全平稳性方面的表现,搭载CTB技术的海豹可以达到40000N·m/°的的车身扭转刚度,在测试中能安全承受50吨的重卡碾压;而零跑的CTC将整车扭转刚度提高25%,轻量化系数提高20%。
另外,相比传统结构,比亚迪的CTB技术还具有更好的空间使用效率,海豹在车内空间净高相同的前提下,将车身高度降低了10mm,在空气动力性能和视觉效果有所提升。
电池方案上,比亚迪还特别强调海豹采用业界首创的电池包冷媒直冷直热技术,用冷媒取代传统的冷却液,直接对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提升了电池的工作区间和续航效率。并且,海豹采用高电压电驱升压充电方案,充电15分钟即可行驶300km。
提前50毫秒预测转速,或能取缔ESP
雨雪天时,车辆容易发生侧滑的危险情况,普通驾驶者通常很难迅速做出恰当的救车反应。为避免这类安全隐患,车企多在燃油车中装配具体车身姿态控制功能的ESP系统。那么,对于电动汽车来说,ESP是否仍适用呢?关于这个问题,比亚迪似乎已用行动作出了回应,其选择在海豹中搭载自研的iTAC智能扭矩控制技术。
据了解,不同于过去只能通过降低动力输出让车辆动态恢复稳定的方式,该技术升级为扭矩转移控制,通过适当降低扭矩或输出负扭矩等多种方式来维持车辆稳定。
当车辆即将打滑时,iTAC可以将扭矩从低附着力轮端转移到高附着力轮端,或者在低附着力轮端输出负扭矩来提升高附着力轮端扭矩,保证极端情况下整车动力输出和动态稳定。
此外,iTAC在轮速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机旋变传感器。相比单独依靠轮速传感器,iTAC的识别精度提高300多倍,可提前50毫秒以上预测车轮转速变化趋势。当轮端出现异常,但尚未出现打滑时,系统就已识别到抓地力异常,提前调整轮端扭矩匹配,让车辆恢复稳定。
总的来说,iTAC可以综合车辆自身状态和驾驶者的横、纵向控制需求,提前进行动力分配与调节,做到不触发或减少触发ESP,最终减少打滑量或抑制打滑发生,在提升安全性能和驾乘舒适性的同时,扩宽操控极限。
三个续航版本,平衡性能与能耗
自海豹开启预售以来,比亚迪对用户和市场反馈较为关注。在产品配置上,比亚迪选择以用户需求为重,将海豹车型的产品配置分为三个续航版本、四个配置等级,以兼顾性能与能耗两方面。
其中,550km标准续航后驱版适合出于家庭增购目的,主要用于城市出行的用户;700km长续航后驱版配置更全面,性能更均衡;650km四驱性能版则在同价位车型中性价比更高,适合需要面对冰雪路况的北方用户或是对性能有较强烈需求的用户。
而且,在650km四驱性能版车型上,用户可以通过OTA远程升级获得iTAC系统,无需加钱选装。对于用户关注的全景天幕防晒问题,比亚迪则为海豹全系车型准备了遮阳帘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