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开幕的第8届长城科技节上,魏建军发布了长城汽车的2025战略——到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
同时,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祥军也指出,长城正加速企业低碳智能升级,并计划2045年全面实现碳中和。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长城将在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这些投入,将集中在纯电动、氢能、混动等新能源领域,同时也将着力在低功耗、大算力芯片和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现代传感、信息融合、人工智能等方面,做好软件和硬件的交互融合。
魏建军表示,中国汽车品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只能在这三至五年的时间里快速放大优势,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领跑。而且,中国汽车品牌的机会只有一次。
清华李克强:部分法规束缚产业发展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在长城科技节从宏观层面指出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发展问题。
例如,他认为国家顶层设计方面缺乏重大行动计划支撑。尽管多部委间的沟通机制已经形成,但在部分专项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各部位的工作目标尚不统一,急需加强部门协同,完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另外,在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测试验证、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方面,我国部分法律法规仍会制约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在车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依然存在部分法律条款缺失。
同时,李克强建议称,我国发展自动驾驶难以采用国际上「单车智能」的发展路径,需要探索中国特有方案,让基础设施、联网运营和汽车产品标准都符合中国标准和体系。
华为:若造车或与海外市场冲突
在技术节现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林春,指出了华为不造车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华为的信息与通信建设业务在海外拥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并在德国等欧洲市场有着丰富的业务布局,这些国家也包括了汽车强国。华为不会参与造车,是避免与这些市场的企业产生直接竞争。同时,由于华为认为投资控股车企也等于隐性造车,与华为追求的商业价值不同,因此也不会对车企进行投资控股。迟林春认为,华为可以为汽车行业提供智能零部件,从而与车企达成双赢。
高德:10年后,自动驾驶还需要高精地图吗?
高德汽车业务中心总经理江睿表示,如果根据整个行业的趋势进行判断,高精地图对于现在的智能驾驶来说是绝对需要的,但不确定10年后是否还是必需品。不过与此同时,他也表示高精地图的发展并未因此放缓。
江睿提出,地图有三个核心要素——范围、精度和鲜度。其中精度可以与现在的自动驾驶软件相互弥补,但扩大范围则需要极高成本;而最「痛苦」的,还是在鲜度层面。
他表示,虽然高德普通地图的鲜度已经从以前的「日更新」变成了「实时更新」,甚至每半分钟就会更新一次交通要素。不过,高精地图的鲜度仍需投入大量成本和精力,这也引发了他对合作模式的思考。
「所有人都知道动态数据对于整个生态和驾驶体验的重要性,但如果反过来想,这件事情一定要由高德全部完成吗?不一定。」江睿认为,如果提供足够强的基础设施,让合作伙伴在足够精度的地图支持下,再用其他的方式提升鲜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户需求。「这不一定是最终解,但这一定是往前进一步的解法。」
他认为,高精地图无法一日而蹴,因为成本无人能够负担,也不会有人愿意承担。在长远的未来,所有合作伙伴的生产关系决定了最终的产品形态,产品形态最终满足客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