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吴昕编译

中国制定新规,更多汽车制造商计划本地存储汽车数据

图片


随着中国制定新规、特斯拉「前鉴」,更多汽车制造商也计划在本地存储在中国销售汽车的数据。不过,鉴于数据会成为这些汽车制造商的差异化竞争要素,他们将使用数据来构建产品和服务,帮助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多家制造商的高管表示,企业目前将来自中国的数据共享给总部以开发车型并不罕见。


编译 | 吴昕


5月28日,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宝马、戴姆勒和福特已经在中国设立设施,将汽车产生的数据存储在当地。如何处理来自汽车的信息,这些汽车制造商正面临来自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越来越大的压力。

汽车配备了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智能汽车的天然属性就是要通过收集数据去不断改善产品体验。例如,统计数据发现用户普遍打开某项功能的触屏次数过多,就可基本判定该功能「不好用」,需要放大功能标识或采取其他方式改进。

随着系统生成的数据被制造商用来帮助开发新技术和功能,也逐渐引发人们对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的担忧,尤其是当信息可能被发送到国外时。

特斯拉因其在中国的客户数据存储和处理而受到审查。路透社称,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上周,出于对车载摄像头的安全担忧,一些中国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被告知不要将特斯拉汽车停在政府大楼内。

5月26日(周三)特斯拉表示已在中国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存储其在该国销售所有车辆产生的数据。

其他汽车制造商告诉路透社,他们也这样做了。

福特汽车表示,它于去年上半年在中国建立了一个数据中心,并将所有车辆数据存储在本地。

宝马表示,它为「中国车队运营本地数据中心」,但没有说明什么时候开始运营的。戴姆勒表示,它在中国运行「一个专门的汽车后台,用于存储汽车数据。」

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公司拒绝讨论他们如何管理在中国的数据,而法国雷诺表示,它在中国还没有汽车数据中心。

日产汽车和 Stellantis 表示,他们将遵守中国的规定,但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大众汽车表示,遵守数据保护规则对于成功进行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但「由于监管环境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们现在评论具体细节还为时过早。」

没有一家汽车制造商表示,他们是否会与海外办事处共享来自中国的数据。

本田汽车公司和现代汽车公司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中国于 2017 年出台了网络安全法,要求所有公司将本地生成的关键数据存储在中国境内,但那是在「智能」汽车成为汽车制造商主要关注的问题之前。

本月,中国网络空间监管机构发布了一项规则草案,规定汽车制造商必须征得客户同意才能收集驾驶数据。在公众咨询阶段,该规则还要求汽车制造商在本地存储数据,并在将此类数据发送给外国实体时获得监管许可。

总部位于中国的研究公司 Sino Auto Insights 的分析师Tu Le表示,在 2017 年网络安全法之后,任何汽车制造商都不应该对新提案感到惊讶,他批评制造商适应缓慢。

「缺乏『数据』战略表明,决策仍然集中在他们的家庭办公室,他们仍在努力发展成为『数字』优先公司」Le 说。

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还就公司如何处理和存储数据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目前尚不清楚中国的要求将对全球汽车制造商研发新车型或新技术的方式产生何种影响。多家制造商的高管表示,企业目前将来自中国的数据共享给总部以开发车型并不罕见。

「数据最终将成为公司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因素,因为公司将使用数据来构建产品和服务,帮助自己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Le 说。

参考链接:

https://venturebeat.com/2021/05/27/as-china-plans-new-rules-automakers-make-pla

产业本地存储汽车数据智能汽车
相关数据
宝马机构

宝马(BMW)是享誉世界的豪华汽车品牌。宝马的车系有1、2、3、4、5、6、7、8、i、X、Z等几个系列,还有在各系基础上进行改进的M系(宝马官方的高性能改装部门)。 宝马公司创建于1916年,总部设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BMW的蓝白标志宝马总部所在地巴伐利亚州州旗的颜色。百年来,宝马汽车由最初的一家飞机引擎生产厂发展成为以高级轿车为主导,并生产享誉全球的飞机引擎、越野车和摩托车的企业集团,名列世界汽车公司前列。其全称为Bavarian Motor Work。 2018年7月10日,长城公司与宝马公司签署合资协议,合资成立光束汽车有限公司。2018年10月11日,宝马集团举行了中国战略协议签字仪式和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开工仪式。宝马对华晨宝马投资新增30亿欧元,合资协议延至2040年。 2018年12月1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宝马排名第16位。

www.bmwgroup.com
相关技术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