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曹锦作者

交通工具的主要职能,还是「交通」吗?——写在车展前

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让视线延展得比上海车展更远一点,比OEM的规划更远一点,甚至比实验室的测算更远一点,我们能看到未来交通工具的根本性转变吗?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曾在纪录片《创未来》中说:「量子计算机时代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区别,相当于使用算盘时代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区别。」
未来,如若世界脱离了「算盘时代」,我们的交通工具、出行方式和城市面貌,会变成什么样呢?交通工具的主要职能,还会是「交通」吗?为了跳脱传统屏障,人们不断试错,也持续开拓。幸运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解放大家的想象力,慢慢显现出一部分未来的雏形。
图片
未来的交通工具,主要职能是什么?
「人性第一。」
《超人类密码》的作者之一David Fergusson认为,当全球很可能陷入技术进步的狂热之中时,必须优先考虑人性,从人的利益出发去设计技术的未来。是的,越来越多的汽车行业决策者和研发人员将目光穿过市场利益,投向更长远的地平线。
脱离了「从A点到B点」认知的交通工具,主要的职能终将会是「为人服务」,它运行的意义将从「节省时间」变为「解放时间」。出行不再是出行,而是空间的延展,很多在其他场景能做的事,在路上也能够做到。
一直被人称作「传统」的整车企业及供应商,正是提前预知了这点。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丰田的e-Palette,有了大众的不带VW LOGO的Sedric,有了大陆集团可拆卸更换底盘的自动驾驶车Snap……而这些,都还是至少3年前跨出的第一步。「共享出行」不新鲜,交通工具的作用,将是「共享服务」。
如果你觉得不需要这样的服务,不需要无人驾驶,而是更喜欢终将成为奢侈体验的「纯粹驾驶体验」,或者你担忧「解放劳动力」会带来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那么至少可以想一想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在劳动力稀缺的未来,「无人医院」将运行至你家门口进行例行体检,「机器环卫」在街道细致而高效地清除积雪,一间「移动练琴房」正载着那台施坦威钢琴和AI教师,准点行驶到你孙女的学校,让她利用回家路上的时间活动手指……
图片
在1956年里程碑式的达特茅斯人工智能研讨会后,约翰·麦卡锡和尼尔斯·尼尔森对人工智能作出了另一种解释——AI=Automation of Intelligence(智能自动化)。自动化的意义,就是解放劳动力,智能的意义,必然是更懂人性。汽车作为个体出行最为关键的载体,正在「自动」和「智能」之间寻找最佳结合。从本月的车展就能发现,在看似杂乱的汽车智能化产业中,每一次技术革新的脚步落地只是时间问题。
汽车行业免于内卷的唯一出路
2017年,传统车企曾经沦为人才流失的重灾区,有近百名高管加入造车新势力; 到了2019年,又出现了标题为《造车新势力风光不再,汽车人才回流传统车企》的报道。乍一看,像是一种汽车行业的「内卷」,但实际上,是汽车业的「巨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调转航向。
在中国还没来得及积淀下厚重的汽车文化时,就又马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本土化的汽车文化——「智能化」成为了评估一款车的重要考量——在机器中能注入多少人类智慧,成为了对当代交通工具的评分标准。对于汽车行业,尤其是传统车企来说,他们对此所作出的转变的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在管理模式、合作模式、人才管理、用户体验,品牌定位上的一系列改变。
2月22日,上汽集团宣布成为地平线第一大股东;25日,长城汽车的毫末智行获得了Pre-A轮融资;26日,吉利控股的亿咖通科技获得超过2亿元的A+轮融资。更不用说3月份的Momenta和图森未来……相比2020年1000亿资本流入自动驾驶领域,今年智能出行的资本市场依旧疯狂,仅2-3月就两月获投融资176.4亿元。而且,传统车企参与得更加积极。很快的,这些独立融资的项目,都成为了传统行业在这个标榜创新力和研发力的时代中,最新的面貌。
「很多时候当变革来临,你没有做错也活不下来,因为有做对的人把你干掉了。」这是最近一位车企高层对媒体说的一句话。从汽车智能化的层面来看,「没做错也活不下来」的,或许指的就是没有挖掘深层需求、并作出提前预判的企业。
在十几年前,我们用芯片实现基础功能的信心都没有,谁也想象不到一个座舱仪表需要50000DMips/MHz的算力,更想不到智能驾驶车型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以T计算。而根据未来的需求走势来看,从2020到2025的5年间,我们需要将算力提升百倍。不过,就算能够达到足够的核心初始计算力,在系统、生态层面的挑战还非常多。
即便如此,无数辆无人驾驶车型正在道路上行驶,企图在短期内让数据量级达到质变。在法规尚不完善、V2X仍未普及、基础设施仍未升级之前,汽车主机厂及科技公司企图让海量数据实现自我分析,自我学习,达成良性循环。不过,当那个传说中的「量子霸权」时代,不,哪怕是全民5G时代来临的时候,人们可能就会知道还在主要依靠人工分析的我们曾经多么可笑。但你却并不会嘲笑这个时代,因为就只有这个时代造就了未来无限连接、无限融合的「超级出行」。
「未来的数据计算量一定会发展到上千T,下一代的出行工具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是无边界的。」长城汽车智能驾驶负责人、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曾这样说。
大家在摸索怎么才算「做对」的过程中,曾经因为「政策主导,速度先行」的理念,走了一些弯路。而如今,在同样追求速度的氛围下,更多人选择将科技研发和标准推进作为「做对」的事。
就像当年的手机或者PC上网时代一样,我们看到汽车大计算的发展从ECU到域控制器、再到中央集群发展过程中,以及从偏硬件到软硬件一体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软件和系统性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整个产业的集体协作,我们急需整合出一个技术平台,让核心软硬件的研发时间缩短、再缩短,从4年到两年,从1年到3个月……
图片
万物由粒子构成,未来由字节构成。在说2021上海车展启动之前,「Auto Byte」显出了雏形——专注出行科技、拒绝千篇一律,永远在前沿,时时望向远方,这就是Auto Byte成立的初衷。永远不要用「值钱」来评价内容,而是要用不可替代性造就的价值认同感。
创办了第一个AI教会的莱万多夫斯基曾说:「God is a robot」。在许多科幻作品中,都也采用了类似的设定——神的本质,就是超级计算机。如今,这样的世界观虽然听起来滑稽,但却越来越符合现世逻辑。AI和科技发展到极致,就是将运营整个世界的大多数场景。交通也是一样,透过车展,透过进博会,透过CES,透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或许我们都能看得更远一些,看到交通的理想化面貌,也看到时间效率的最优解。 
产业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