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当汽车工业加码航天技术,看智能驾驶的未来趋向

智能驾驶不再是空中楼阁,航天技术与汽车工业结合,载人汽车或能飞上天空。

从上古神话传说的嫦娥奔月到600多年前人类第一个尝试飞天梦想的明朝士大夫万户,中国人对外太空的质朴想象和天空的向往由来已久。每一个科技创新的突破都源于想象,几度飞天,几度凯旋,从“天眼”探秘到载人航天,古老的飞天梦想在技术的创新变革下正一一实现。

想象驱动了航天领域的创新突破,同样带动了汽车技术的更迭与进步。9月10日,在R汽车的旗舰展示空间——R SPACE城市异想空间,上汽乘用车邀请到上海航天局科技委常委、研究员,中国嫦娥探月工程嫦娥三号、四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副总师,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与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一同面向现场观众和媒体朋友分享了航天技术在民用汽车上的探索和应用前景。

陆地与太空,距离并不遥远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航天飞行是浩瀚星空的上下求索,充满了未知与想象;汽车出行是陆地交通的所见所达,是普遍而常见的日常生活,星空与陆地的探索是两条永不交织的平行线。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陆地与太空的距离,并未想象中遥远。

实际上,军用技术和太空技术会带来民用领域的技术进步。不管是高精尖的航天工业,还是覆盖面广的汽车工业,在产品理念上都对安全、可靠、成本可控有着相同的追求。张玉花表示:“上汽对产业可靠性的坚持,以及对实验验证的追求,和航天有着同样的理念”。

除此之外,航天应用车和上汽的R标新能源车也有很多相似性。第一,不论是“月球车”还是“火星车”,都是新能源车;第二,航天应用车和R标新能源车都是用电池驱动电机形成动力;第三,在电池的维护、电机的驱动和路径的识别、试验验证技术和质量管理技术方面等技术方面,汽车工业给航天工业提供了许多先行先试的借鉴。

航天技术与汽车工业结合,有挑战,有空间

将视野聚焦汽车领域,续航一直是新能源汽车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朱军在分享会上表示,上汽一直在做充电速度的平衡,追求又安全、又耐久、耐环境高低温的电池,还要续航里程长和充电速度快,在矛盾中寻找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点。电池和续航归根结底是动力问题,张玉花在分享会上也指出,动力问题是人类发展和技术的一大约束点,但是技术进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而航天科技和汽车工业的结合是互相促进的,汽车领域里电池管理、制动、毫米波雷达,图像识别等技术等技术航天都在用,无人驾驶、导航方式、避障、停车等都是航天和汽车的技术结合点。朱军表示,像MARVEL R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泊车功能和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等类似的智能驾驶已经慢慢实现了,但是地球不像太空,受限于各种复杂的路况,完全单机智能的汽车未来才会出现。

在谈到当下的堵车问题时,朱军表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让汽车飞起来,飞起来最终极的途径就是提高电池能量,使系统越来越简化,当能量密度达到4000、5000Wh/kg,载人汽车就能飞起来了。

在回答月球探索的意义这一问题时,张玉花做了一个有趣的类比,她表示,就像搞汽车的人,孜孜不倦把汽车、自动驾驶、高性能电池、驾乘体验做到极致一样,航天人也要探索,实现更可靠、更可能的探索遥远未知太空的路径。

飞天、奔月、流浪地球,中国在探索外空的想象上,永无止境;新能源、自动驾驶、飞行汽车,中国在汽车工业的研发变革上,不断前行。航天技术与汽车工业的结合面临着一些挑战,也蕴含着无限可能。当想象激发探索,科技兑现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或许我们可以一同见证飞行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产业智能驾驶
514
自主品牌新能源有望弯道超车哈
自主品牌新能源有望弯道超车哈
新车ER 6、Marvel R造型都好好看,很有质感
汽车真的要飞起来了吗
航空级别工艺制造,品味荣威的独具匠心👍
1
航空级别工艺制造,品味荣威的独具匠心👍
航空级别工艺制造,品味荣威的独具匠心👍
已经在合作了,上次去rspace看过!
这个结合很期待
这个结合很期待
这个结合很期待
这个结合很期待
这个结合很期待
荣威老车主了,品牌不讨论,至少质量上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