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9 日上午 9 点 30 分,一年一度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一楼银厅正式开幕。
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杰弗瑞·沃瑟斯多姆曾在 《Global Shanghai, 1850-2010 》一书中提起,很多大国的崛起会完成两个步骤: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北京完成了前者,上海在 2010 年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二步。
世博中心,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上海的新生与复兴。选址此处,足可见人工智能之于上海,甚至中国未来的重要意义。
一、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初现
两年多来,亚马逊、微软等海外科技巨头纷纷在上海设立功能型总部或研发中心,腾讯华东总部、华为鲲鹏产业生态创新中心、京东人工智能(上海)研究中心、商汤中国总部暨全球研发总部等人工智能重点企业的总部或研发中心也相继在这里筑巢引凤。
除了行业龙头纷纷布局,“上海面孔”也表现抢眼。依图科技入选新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牵头构建视觉计算开放创新平台;陆金所跻身胡润研究院首份《2019 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前十;拥有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拼多多市值达到390亿美元,跻身国内互联网企业第一阵营。
从产业区域来看,上海已经形成以浦东张江、徐汇滨江为引领,以杨浦、长宁、静安等各区联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和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蓄势待发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格局。
其中,徐汇滨江的“西岸智慧谷”旨在打造人工智能总部基地,与浦东新区遥相呼应。在浦东新区,张江、临港新片区、金桥等优势产业集聚区汇聚了一批智能芯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等重点产业企业。
闵行马桥重点发展智能运载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新硬件系统等“四智”产业,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目前,上海也已聚集全国1/3的人工智能人才,超过1100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产业规模在1300亿元以上,形成了较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初步建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领先地区之一。
二、“AI+” 时代需要更多的人工智能开发者
过去一年的中国,采用 人工智能的企业从 4% 提升到 14%。人们对人工智能关注从概念以及所代表的未来愿景,转移到对当下具体落地的考量。越来越多的公司努力走出概念验证阶段,将 AI 作为工具在垂直领域进行更为纵深的开拓,力图证明他们不仅了解产业,也懂得如何在现有数据中灌输价值(所谓 AI+)。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开发者参与进来,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创建满足各种需求的商业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场景多样性也给开发者带来了无限机遇。
不过,和以往软件开发不同,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更为复杂,链条也更长。不仅需要海量数据,还需要训练模型。对于开发者们来说,他们不仅渴望用得起而且灵活的硬件环境(比如芯片),还需要更多的开源框架进行模型训练与部署。这些特点也决定了面向开发者的服 务必须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在美国,除了带来极大声誉的 Kubernetes和TensorFlow,谷歌还发布了面向终端 机器学习的芯片 TPU Edge,试图打通云到端的机器学习。微软明显加大在开源的投入,除了重金收购Github还买下开源公司 CitusData。亚马逊云反复强调希望与软件开发者密切合作,打造出一个现代化的软件开发框架。
中国主要存在两个开发者的困境。一方面,人工智能人才的不足正成为制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数据显示,在人工智能方面,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 500 万,供求比例仅为 1:10,且供求矛盾仍在进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中国人工智能开发者更需要适合本土国情的平台、接口、测试环境甚至生态。这也是为什么BAT包括华为等巨头通过开源、收购等方式加强对开发者生态的投入。比如,Coding 近期获腾讯云一亿元战略融资;阿里巴巴 9000万欧元收购 Flink 母公司;华为全连接大会华勾画出面向企业人工智能开发者的长远布局,等等。
人工智能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开发者又是对技术变革最为敏感的人群,技术如何改变世界,最终屈取决于这些掌握新工具的人。大到一个国家、地区,小到技术公司、产业公司甚至研究机构,要发展人工智能,就要吸引、运营和服务各自的开发者资源。
三、「WAIC 开发者生态」计划
在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指导方面,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上海深知,和其他新兴技术不同,人工智能离不开数据和场景。 除了在基础数据库、数据开放试点以及规则率先进行探索以外,政府还积极搭台,先后发布两批真实的应用场景,以“需求引领、应用先行”的发展模式,鼓励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在上海率先“试水”。
政府部门也以身示范,率先运用人工智能提升业务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在政务云、社区云、“一网通办”、智慧公安、智慧法庭、垃圾分类等重点领域,打造人工智能公共示范项目。
上海深知,高科技需要大量投资,也需要给创业者更多时间和耐心。除了多个人工智能专项基金给AI企业提供资金保障,首期目标规模10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旨在扶持上海的人工智能企业,把人工智能产业做大。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高地建设关键靠人才。目前,国内 70% 的 AI 人才集中于北京和上海,上海占 33.7%,并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脑智工程等领域具有话语权,还拥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院士。上海深知要集聚最想干事创业的有为人才,就加强人才政策作用以及公共服务,并希望到2021年培育20万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队伍。
然而,人工智能的开发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开发者对各个垂直领域的深刻理解,目前上海内紧缺这样的开发者人才以及交流开发的社区。有鉴于此,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开发者日」的延续,为更加持续且深度的为广大开发者服务,上海特设立「WAIC 开发者生态」计划,包括知识传播、技术分享、技术和产业对接、数据竞赛、开源项目合作和人才服务等内容,通过活动和线上产品等为开发者提供高频次、全流程的服务。
「WAIC 开发者生态」的首次大型峰会即将在上海临港落地。
四、起航临港
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这片距离上海市中心70余公里的郊区新城在上海2040规划中,晋级“上海城市副中心”,承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使命。
从体量规划而言,临港约315平方公里的园区,相当于3个“张江科学城”。设立临港新片区不单单是对自由、开放、创新等核心关键词的扩大或延展,更是基于经济全球化的新态势、新特点,为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所做出的一项重要抉择。
其中,聚焦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我国高质量发展急需产业的关键环节和技术,成为临港新片区提升前沿科技产业能级的重要方向。
可以说,将制造业与自贸区功能相结合的设计,成为临港自贸区新片区规划的一大创新之处。目前,这里聚集了特斯拉、阿里菜鸟、三一重机、上汽、戴姆勒奔驰、光大科技、能传电气等一大批明星企业。还有总投资359亿元的积塔半导体项目、上海脑智工程项目等,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方面已经集聚了一定的优势。
如果说传统制造业的聚集效应源自相关上下游企业相互靠近,那么,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布更倾向于创新人才的聚集。这也是为什么大量创新公司会集中在旧金山、特拉维夫和伦敦。临港新片区域经济建设、前沿产业集群的建立,同样离不开人工智能开发人才的聚集。
为了加大国内人才引进力度,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了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分7部分共48条)。其中,包含特殊人才直接落户、居住证加分、缩短“居转户”年限等方面具体措施;加强人才住房保障方面,包含购房政策制度调整、公租房、人才公寓等方面具体措施。
此外,若干措施还包括促进海外人才引进、实施人才专项奖励、加大人才培养培育力度、集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等方面。
现在,让我们从临港启程。
「WAIC 开发者·上海临港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将于 12 月 6 日-7 日在上海临港举办,本次大会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指导,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临港集团、机器之心承办。
大会以「开源开放」为主题,面向人工智能开发者和技术人员,关注人工智能理论研究、工程实践与产业应用。大会将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一方面输出高质量内容,帮助开发者收获知识与提升技能;另一方面促进技术社区内部、技术与产业、技术与政府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价值输出
大会详情: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65190625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