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每周交流不到1小时,1/4博士想换导师:Nature全球调查控诉现场

这是关于《Nature》2019 年博士生调查的第二篇,从数据上看,如果能够再选一次,1/4 的人想换掉自己的导师。不过导师们没准也想换掉自己的学生。

想读博,怎么选导师?

对于博士生来说,导师是与自己相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那个人」。好的导师会让人如沐春风,既是工作上指点你的领导,也是学业上帮助你的老师,更有可能成为你终身的「精神导师」。

但现实往往没有这么「罗曼蒂克」,在《Nature》对 6300 多名博士生进行调查之后发现,1/4 的博士生们都想换掉自己的导师

还有 1/5 的学生,虽然没走到「换导师」这一步,但也对目前的师生关系并不满意,比如一周下来也见不着导师一面,每次见面会话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好不容易见了一次,导师还叫错了自己的名字,real 尴尬。

更不用谈,一些导师也会变相地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

这些同学认为,按照这种「貌合神离」的方式走下去,迟早也会影响自己完成学业和就业规划

博士都快毕业了,导师还叫错我的名字

《Nature》的调查表明,49% 的学生表示自己和导师每周单独见面的时间不超过 1 小时。尤其是那些选择了「德高望重」型导师的博士生们,读博这几年大概率都是和师兄师姐们在一起,因为导师太忙了。

「在我读博中期,导师竟然还会叫错我的名字,那真是我们关系的一个冰点。」

上一份报告中曾经提到,「前途未卜」是笼罩在博士生们头顶的一片阴云。博士生们花在校园里的时间普遍比经历社会和职场的时间要多得多,很多人感到迷茫,一把年纪的自己,还不知道学的专业能找个什么样的工作。这个时候他们希望导师能给自己指条明路。

但是,大概也就 1/3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读博期间从导师或其他人那里得到了有用的职业指导

这个数字比 2017 年低了 10%。当被问及如何选择职业的时候,只有 28% 的人表示自己是采纳了导师的建议,两年前这一数字是 34%。

下表给出了受访者选择职业的几种方式,60% 的人选择自力更生

这 60% 的学生表示,他们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决定了职业方向。这种独立精神和自主性值得肯定,但问题是年轻人在择业的时候,眼界可能不够开阔,只会去搜自己知道的那几个方向或职位,从而忽略其他选择。这个时候,「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的导师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但现实是,一些导师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无暇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而且,这些辗转于学术会场的导师也未必那么了解瞬息万变的就业趋势。

学界还好说,但到了业界,导师们了解的可能就更少了。只有 28% 的学生表示他们在学术圈外找工作时得到了有用的建议。

其实也情有可原,导师们前半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校园环境里,所以其实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够了解。但有学生表示,如果导师们愿意伸出援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帮上大忙,因为「从他们手下毕业的学生不计其数,这都是可以用得上的「关系」。只不过导师们基本不会去动用罢了」。

部分导师会骚扰学生

除了求学、择业上不给力之外,部分导师甚至还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伤害。

在《Nature》的调查中,21% 的受访者表示曾遭受过歧视或者骚扰,还有差不多这个比例的人反映了欺凌行为。其中 48% 的人说这种行为来源于自己的导师,大多数人选择不声张。

「在结果导向的氛围中,我们都非常依赖职级更高的人给予自己一些在职业上扶持。这种文化恰恰是欺凌和骚扰的沃土。」更有一些导师,会故意延长自己学生的毕业时间,只是为了能再多压榨一点廉价劳动力。

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包括但不限于:过度频繁地让学生帮自己处理私事,项目安排学生来做但酬劳完全不成正比,如果遇到了这样的导师,又无法更换,只能被安排地明明白白的。

导师也很头秃:这届学生不行

不可否认,部分导师确实存在德不配位的问题,但有些问题可能并不是导师单方面造成的。如果《Nature》出一期「你是否想换掉自己的学生?相信也会得出很有趣的结论。

比如这位,进实验室第二天就触电可还行?

内容来自:洋博士留学《最坑学生的导师 VS. 最坑导师的学生,到底谁更厉害?

首先,导师也是人,不能指望导师在求学、择业的方方面面都能给出有效的指导,毕竟大多数人在成为导师之前也只是一位埋头做研究的学者,管理和沟通技巧可能有所欠缺。

其次,不排除有部分导师对学生不够上心,但很多时候,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可能是二者沟通不良造成的。

内容来自:洋博士留学《最坑学生的导师 VS. 最坑导师的学生,到底谁更厉害?》。

纽约大学助理教授 Krzysztof J. Geras 给他的机器学习博士生提过几个建议,重点强调了工作态度和沟通技巧,特别是和导师的相处。其中包括这么几条:

不要不懂装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你不理解部分对话时,要告诉你的导师。没人要求你一开始就知道一切。

要来办公室干活。完成博士学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你不和其他处境相同的人交谈,那就更不容易了。待在家里的确很舒服,但这通常不是对的选择。

向导师报告进度。在完成大部分工作之前,你可能倾向避免和导师交谈。如果你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并且只需执行它的话就太好了,而不是对于自己该干什么茫然无措。你的导师可以帮助你。即使你不需要和他交谈,但也要让他知道你在做什么。这会让他更多地参与你的项目。

教育你的导师。你的导师并非无所不知,但他一定很聪明并且渴望学习。把你学到的教给他。如果你想得到很好的建议,你必须给他充分的背景知识来详细了解你在做的事。这包括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向其展示你的实验结果。创建容易解释的表格和图片。你要让他们专注于内容而不是试图理解符号、轴标签等,才能利用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尊重导师的时间。除非有很好的理由,否则会见导师时不要迟到。学术界的人通常都很忙。迟到 15 分钟并不 OK。如果你的导师可以在上午九点见你,那你也可以。不要以为导师会帮你修正代码、论文或海报中的错误,如果你自己没有在上面花足够的时间。会见导师时不要从日志文件中提取结果。好好利用和导师见面的时间,让你的研究受益。

向导师提问。给出建议很难。确保他关注并确实考虑过你的项目。向他提较难的问题。他们习惯如此,也可以接受,并且会很高兴看到你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思考。在和导师的讨论中,你要尽己所能成为一个合作伙伴。

最后,我们需要知道,虽然导师是读博期间的一盏明灯,但并不是唯一的支持来源。在上述建议中,Geras 也提到,要多出去和相同处境的人沟通,与其他人讨论自己的工作,尽可能通过其他来源的支持弥补导师的缺位。

作为一名导师,Geras 教授也希望能和学生建立一种互相合作而不是上下级管理的研究关系。

参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9rdLRJj3ndC_APddwCE-Q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3535-y

入门博士导师Nature就业
相关数据
机器学习技术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计算复杂性理论等多门学科。机器学习理论主要是设计和分析一些让计算机可以自动“学习”的算法。因为学习算法中涉及了大量的统计学理论,机器学习与推断统计学联系尤为密切,也被称为统计学习理论。算法设计方面,机器学习理论关注可以实现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算法。

规划技术

人工智能领域的「规划」通常是指智能体执行的任务/动作的自动规划和调度,其目的是进行资源的优化。常见的规划方法包括经典规划(Classical Planning)、分层任务网络(HTN)和 logistics 规划。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