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的猪脸识别,到今年的智能城市,京东 AI 在融合中落地。京东携雄安新区杀入智慧城市,与 BAT、安防巨头等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撰文 | 寓扬
2017 年,刘强东发出技术转型的最强音,试图将京东打造为技术驱动的科技公司。如今一朵融合之花正在开放。
昨日的 2019 JDD(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数科、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三大子集团领军人物同台亮相,并介绍各自业务的技术突破。

零售集团 CEO 徐雷称,京东零售有 3 万多名员工,技术研发人员超 1/3,并且今年前三季度,京东研发投入超 130 亿元,超 2018 年集团技术投入总和。
他还介绍了依托京东大数据与 AI 的商品反向定制(C2M)模式,大大提升产品研发周期。未来三年,京东将累计发布 1 亿种新品及 C2M 产品。
京东物流 CEO 王振辉称,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大促,京东超过 92% 的自营订单实现 24 小时送达,这背后是 AI、机器人、无人仓、5G 等的共同驱动。目前京东已有 25 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投入使用,机器人仓 70 多个,数个分拣中心日均处理订单量超 100 万。
相比去年吸引眼球的「猪脸识别」,今年京东数科 CEO 陈生强则展示了一朵「融合之花」——智能城市。
这也是京东首次亮相智能城市战略图,并呈现雄安新区的智能化建设。这朵「花」开在京东集团数据中台、技术中台之上,可谓融集团各大能力之作,代表着京东技术最新、最综合的探索。
1 做城市的「Windows」
在 BAT、华为与一众安防巨头、AI 公司竞相角逐的智慧城市领域,较少发声的京东,亮出智能城市操作系统 2.0 与雄安新区「块数据平台」的标杆项目,有力的回应行业竞争。
这一城市系统的主角是年轻的京东城市团队,它隶属于京东数科,去年 2 月份刚刚成立。不过,京东城市已是京东集团的一级战略业务。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城市总裁郑宇表示,京东城市的定位不是云,不是大脑,也不是系统集成,而是「在云的上面,脑的下面」,定位为操作系统。

以 PC 设备类比,「云」可以类比为 CPU、存储单元等计算模块,上面跑的是 Windows,相当于城市操作系统,再往上是 Office 等应用,就好比构建各种「脑」。
在郑宇看来,当下智能城市建设有四个绕不开的难题:一是生态,要避免烟囱林立的孤岛;二是数据融合的安全,如何在共享和保护隐私间平衡;三是商业模式,如何摆脱过度依靠补贴,靠运营产生收益;四是缺失既懂 AI 又懂行业的复合人才。
为此,京东亮相了智能城市操作系统 2.0。它兼容其他家的云「底座」,比如华为云、腾讯云、电信云等,提供数据接入、数据管理平台,AI 平台以及城市可视化界面。对比阿里云城市大脑,它主要提供中台能力以及专有 PaaS 能力。

在京东城市操作系统中,时空数据引擎、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数字网关等功能值得重点关注。
时空数据引擎是京东尤为强调的一项能力,与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不同,京东拥有针对社区的精细化地图构建能力,通过时空数据和 AI 结合,可进行路径规划、区域消费洞察等。此外,它还具备相比传统数据平台快 10—100 倍性能。
比如以前一个 20 人团队做空气质量分析和预测 AI 模型开发需要花费两年时间,智能城市操作系统 2.0 只需要一个人花两天时间,极大降低 AI 开发成本。
至于 AI 平台,郑宇将其定位为时空数据 AI 层。他说,与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通用 AI 不同,城市需要对时空数据有更多理解,京东做的是时空+AI。
数据网关基于联邦学习技术,可以打破数据孤岛,在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可以有效保护用户与机构的数据隐私。
2 打造雄安新区块数据平台
雄安新区自 2017 年横空出世以来,已成为全国科技力量的聚集地。
雄安新区首席信息官张强称,雄安新区城市规划目前已基本完成,已从规划为主阶段转变为建设为主阶段。在空间规划中特别增加三个独有规划,智能城市专项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创新规划。
相比现有城市,雄安新区的物理空间建设会配合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它重点建设了 1 个中心(云计算中心)4 个平台,其中雄安块数据平台,就是与京东合作打造。
所谓「块数据平台」由雄安新区提出,将各类政务数据打通融合,并横切所有管理系统,支持所有政府应用。
块数据平台就是京东城市操作系统在雄安新区的具体落地。京东数科 CEO 陈生强称,「这个平台将扮演雄安新区的数据汇聚中心、数据管理中心、数据服务中心和 AI 赋能中心的角色。」
「未来,雄安投资建设的所有数字化、智能化系统都将直接生长在这个基底之上,各个应用场景的数据不需要再汇聚,也不需要再打通,因为它们从出生就生长在一起。」
郑宇也透露,今年 12 月 25 日,是一期块数据平台的验收期。目前这一平台已接入 50 多个政务数据,支撑雄安大约 20 个政务系统应用。

他还告诉机器之心京东城市落地的四层产品体系与侧重点。在推进任何一个项目、一个城市,京东都会部署整套城市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之上,京东重点关注交通、能源和公安三大垂直领域。
场景之上是京东的四套综合解决方案,分别是信用城市、AI+产业发展、智能停车、智能园区(包含社区、景区),京东会针对场景进行定制化开发。最上层是智能城市 APP(也可以是小程序等),触达用户,提供便民惠民服务。
依靠城市操作系统和落地产品方案,京东已开始在重点领域迈出步伐,比如在能源行业,京东今年已布局三四家电厂的智能化,预计明年做 10 家电厂的智能化。
3 时空数据引擎凸显数据中台价值
京东城市时空数据引擎是雄安新区落地的一个重点,也是京东集团内部协作的一个代表,凸显京东数据中台的价值。
一位京东城市产品经理解释,虽然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有整体交通数据,但是没有精确的小区数据,而京东凭借快递小哥运输快递的过程,采集了精确的社区数据,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相对精确的社区地图。
有了社区地图与时空数据,可以做快递、物流的路径规划,可以做区域消费分析,可以做商业选址等等,带来商业价值。
具体来说,通过时空引擎,每单物流平均节约时间 19 秒,每天节约 38 分钟,每天快递小哥可多派送 7.6 单,从而提升 6.3% 的派件效率,这可以使京东一年累计派单量增加上亿单。
这仅仅是物流价值,数据所带来的衍生价值则更大。比如当你要在社区中安置一个前置仓库时,结合时空数据和商业数据,就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仓库网点。
在时空数据引擎背后,首先是京东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的价值,京东物流、京东零售以及京东数科将各自的数据和技术能力沉淀至中台,京东城市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构建时空数据引擎。而时空数据引擎反过来,又可以指导社区的物流规划、零售建议,形成良性循环。
4 「你们是大脑,我们是心脏,定位不同」
他以人体举例,云计算好比四肢和躯干,是基础设施;城市大脑相当于人体的大脑、神经中枢;IoT 就是我们的五官,是感知系统;而城市操作系统则是心脏核心引擎。
相比阿里云而言,阿里云城市大脑布局更久,主要涉及底层的 IaaS 层、PaaS 层,提供基础设施、中台能力,而应用层多有合作伙伴完成,更偏向智慧城市的底层设施。
京东智能城市核心在于中台能力和定制化行业应用,更偏向中上层,在底层则采取合作方式。
京东希望借助雄安新区这样一个标杆性样板,从而杀入智能城市市场,与 BAT、安防巨头等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