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之江实验室发布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深刻改变人类生活、改变世界。如何进一步释放人工智能的创新动能,软硬件创新、开源开放等都是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在 11 月 2 日举办的 2019 AIIA 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上,「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重磅发布。该平台由之江实验室牵头,联合浙江大学、北京一流科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阿里巴巴等顶尖创新力量,共同研发打造业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构建人工智能生态朋友圈,赋能产业发展。

四大优势 智启天枢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天枢」不仅是北斗七星的「魁首」,更有着智慧引领的文化内涵。「我们希望凝聚业界优势创新力量,共同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高性能平台框架,培育自主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生态体系。」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这样解读「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的名称由来、 

天枢平台立足于核心技术的创新,以性能作为突破点,形成与现有框架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之江实验室副主任、「天枢」平台总架构师鲍虎军介绍,「天枢」将构建四大核心优势,即自研高性能核心计算框架、一站式全功能 AI 开发套件、AI 模型集成和端边云自由部署、智能化协同运行。

天枢平台的首要核心优势是自研高性能计算框架,平台具备完整的并行模式、自动编排与执行、高运行效率和强稳定性等特点。以人脸识别为例,天枢平台支持数据并行、模型并行和混合并行,目前已在安防领域成功实现了千万级人脸识别模型训练,且资源使用率优于现有开源框架平均水平。

自动数据标注及数据处理、模型构建、自动机器学习及模型加工、一键部署等功能,可以让「AI 小白」快速上手,实现一站式算法模型开发,极大提高构建效率。智能视觉分析模型的集合,不仅涵盖了图像分类、目标检测、超分辨等多种类别的模型样例,更在视频语义分割、视频行为识别等方向拥有独特的前沿视频算法,将大大提升人工智能研发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天枢平台所提供的模型炼知技术,让算法「七十二变」成为可能。以图像识别为例,目前的视频监控白天需要一种模型实现行人识别和跟踪,为了适应夜间环境晚上的监测则需要另一种模型。模型炼知技术可使两种模型进行融合,既适用于白天,也适用于晚上,有效扩大算法模型的应用范围。

在部署环节上,天枢平台可根据开发者的需要,支持端边云设备上任务的自由部署,运行时支持智能分配和有效协同,实现 AI 模型的高效运行。

在之江实验室副主任鲍虎军、北京一流科技创始人袁进辉博士、浙江大学张东祥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徐晓刚教授、阿里巴巴黄俊博士、浙江大学吴超研究员、浙江大学蔡铭副教授、之江实验室单海军博士等平台架构师的指引下,天枢平台致力于打造业界领先的深度学习框架,既服务于人工智能基础研发,也服务于产业发展。

凝星聚力 共建生态

要构建人工智能良性高效发展的创新生态,必须通过「开源开放」来凝聚各方力量。在天枢平台发布会上,之江实验室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开源开放推进组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合力推动天枢平台的技术研发和开源社区的建设。

除此之外,天枢平台面向智能视觉、智能交通、智能金融、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等六大产业领域,联合了包括阿里云、蚂蚁金服、海康威视、商汤科技、格灵深瞳、建设银行、迅蚁科技、科沃斯等首批 48 家合作伙伴,共同构建 AI 生态朋友圈。生态伙伴将通过平台共建、开源创新等模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各行各业渗透应用。

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潘云鹤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是整个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环。天枢平台的研发凝聚了各方力量,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基础。未来我们将探索用人工智能 2.0 中的群体智能等方法不断优化和改进,使得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越来越好。十分期待依托天枢平台,中国人工智能算法研究的力量逐渐壮大,也希望天枢能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

为推动「天枢」成为产学研协作的开源实践平台,在天枢平台生态大会上,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中国信通院院长刘多、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庄越挺教授、阿里云智能战略与合作部总经理刘湘雯、华为基础云服务开源生态总经理蒋晓黎等受聘天枢平台生态大使。潘云鹤院士和工信部科技司胡燕司长为生态大使颁发聘书。

与此同时,之江实验室的 6 名年轻博士扛起了天枢平台生态召集人的重任,并为赋能各领域发展作了清晰的生态规划。

当前,海量健康医疗数据积累,亟需医学人工智能提供新技术、新手段。智能医疗领域生态召集人田雨博士说:「天枢平台自研核心计算框架,使得海量数据处理效率变得更高,将有力推动医学自然语言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的研究。模型炼知、自动机器学习技术,将为智能医疗领域的模型训练提供更多便利,服务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最终造福于患者。」

智慧城市领域生态召集人肖振民博士介绍,依托之江实验室的大数据优势,天枢平台还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力,赋能智慧城市的透彻感知、快速反应和科学决策。

「解决行业渴求、践行使命担当,是之江实验室打造天枢平台的初心所在。我相信在平台架构师、生态大使、生态伙伴等多方的努力下,天枢将成为 AI 研发者和产业界创新和协作的公共平台。同时希望有更多生态伙伴加入我们,携手为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贡献力量。」朱世强说。


产业之江实验室
2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