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为试图通过授权实现「芯片国产化」的路子敲响了警钟。
昨天下午消息,根据知名科技外媒 Tom's Hardware 的报道,在 Computex 2019 上,AMD CEO Lisa Su(苏姿丰) 向其证实,该公司不再向中国公司授权其新的 x86 IP 产品。
AMD 于 2016 年与中国天津海光先进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THATIC) 签订技术许可协议,授权其 x86 和 SoC IP 用于芯片开发,AMD 获得了价值 2.93 亿美元的现金注入 (加上特许权使用费)。
AMD 首席执行官 Lisa Su 在 Computex 2019 向 Tom's Hardware 证实,该公司并未向其中国的合资企业授权进一步的芯片设计。这意味着 AMD 在中国的芯片生产合资企业将仅限于在第一代 Ryzen 和 EPYC 的 Zen 架构,但不会推进基于 AMD 新推出的 Zen 2 微架构的设计。
众所周知,在 PC/服务器处理器市场,Intel 的 X86 架构凭借出色的性能独步天下,再加上曾与微软 Windows 的深度结盟,使得整个 PC 应用生态都是围绕着 Intel 的 X86 架构而构建。对于国产处理器厂商来说,如果要进入 PC/服务器市场,X86 架构无疑是首选。
但 X86 架构是 Intel 的知识产权,国产芯片厂商要做 X86 架构芯片,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 X86 技术授权的问题。对于一家独大的 Intel 来说,显然并不愿意向中国大陆芯片厂商授权 X86 架构。
所幸的是除了 Intel 之外,AMD 和台湾威盛都有着 X86 技术。目前世界上拥有 X86 授权的企业也只有这三家,其中 Intel 和 AMD 拥有 X86 的永久授权。国产芯片厂商中,通过合资方式获得 X86 授权的厂商主要有两家,上海兆芯和天津海光。
2013 年 4 月,由上海市国资委下属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和台湾威盛集团所属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中方国资占据控股地位(持股约 80%)。上海兆芯因此也顺利从威盛那里获得了 X86 架构的授权。
但是,二者的 X86 授权协议已于 2018 年 4 月到期,威盛无法再使用英特尔新的 X86 专利及相关软件,这也意味着兆芯未来的 X86 产品升级遇阻,虽然其仍然可以使用旧的 X86 专利,但是前景黯淡。
另一家是天津海光。2016 年,AMD 与中国天津海光先进技术投资有限公司(THATIC)成立合资公司——中科海光,可以利用 AMD 的 X86 技术和 SoC IP 用于芯片开发。为此,AMD 获得了价值 2.93 亿美元的现金,包括特许权使用费。
合资公司成立之后,很快就推出了基于 AMD 第一代 Ryzen 和 EPYC 的 Zen 架构的产品,并成功应用到了曙光服务器里。今年 5 月曝光的信息显示,海光的 32 核、64 线程的 x86 架构服务器 CPU 已经成功流片。
根据 AMD 苏姿丰在此次台北电脑展上证实的消息,AMD 与天津海光的合作仅限于 AMD 的第一代 Ryzen 和 EPYC 的 Zen 架构,AMD 新推出的 Zen 2 微架构设计则无权使用。这也意味着海光后续将无法获得新的 X86 专利授权以及 AMD 的 SoC IP 授权。
AMD 的急刹车无疑为国产 x86 芯片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甚至可以说是抹杀了国产 x86 的可能性。但同时再次为 企图通过授权实现「芯片国产化」的路子敲响了警钟。
国产是中国芯片的长远目标,AMD 授权协议只是在短期内使得国产芯片在桌面端的一个小进步,但对于长远来说,授权不是解决国产化的最终问题。无论 AMD 是否结束授权,摆脱对海外技术的依赖才是最终目标。
随着 ARM 进入 PC 及服务器市场,以及 RSIC 架构的芯片的兴起,X86 一统 PC 及服务器市场的局面正在被逐渐打破。但华为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实体名单」后,ARM 一纸令下便可以叫停与华为合作和授权,同时激发越来越多人忧患意识。
与此同时,RISC-V 这一开源指令集架构也开始获得了更高的关注。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包云岗在接受《科技日报》的采访中谈道,RISC-V 指令集有望像开源软件生态中的 Linux 那样,成为计算机芯片与系统创新的基石。
不同于要收取高额授权费的 ARM 架构,RISC-V 并不掌握在任何一家公司手里。
RISC-V 是一种免费开源指令集架构 (ISA)。由加州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开发与公布,于 2011 年 5 月正式发布第一版。该指令集设计非常简单,采用了基础指令集与扩展指令集的方式,基础指令集只包含了不到 50 条指令。
历经八年时间发展,一度不被业界看好的 RISC-V 指令集,逐渐获得大量企业支持。2015 年非盈利组织 RISC-V 基金会成立,旨在凝聚全世界力量构建开放社区,推广 RISC-V 架构。
迄今已有 100 多个机构加入,包括谷歌、华为、IBM、阿里巴巴、英伟达、高通、三星等企业,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以及中科院计算所等学术机构。
2018 年 11 月,由中科院计算所发起的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宣布成立。联盟制定了一个「三步走」计划,希望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到 2030 年逐步完成开源芯片生态的建立。
相对于 ARM 和 x86,RISC-V 强调开源和成本优势,并以简单可扩展的指令集提供更高效的硬件。
不过,RISC-V 想要全方位进军芯片市场,与 ARM 以及 x86 分庭抗礼,其背后的生态建设尤为关键,这也是当前 RISC-V 中国化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目前,一些中国厂商正积极投入 RISC-V 生态发展中。
小米生态链中专注于穿戴式装备的华米科技,在去年九月推出了第一款以 RISC-V 架构开发的处理器芯片,号称具备人工智能功能。去年九月,中天微推出了基于 RISC-V 架构的处理器 CK902,随后中天微被阿里巴巴收购,与阿里内部的芯片团队达摩院整合成立平头哥半导体公司,推动 RISC-V 商业化。
据 RISC-V 基金会透露,目前其在中国拥有 25 家会员,未来计划发展到 300 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