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专访云穹智能庄慎:技术与空间融合是必然趋势

从互联网发展来讲,今年是阿里巴巴提出“新零售”概念的第三年,我们看到了科技技术与实体空间所产生更多的实验性空间。

伴随着工业革命进入4.0时代,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场景,而我们赖以生存、社交、工作、消费的空间场景,同样随着人类的行为习惯一同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

阿科米星建筑事务所和伙伴团队在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研究新型空间的建筑设计项目,例如一条近日在上海开出的三家“一条生活馆”,位于杨浦区复旦大学附近,与阿里巴巴合作的上海首个“无人书店”志达书店等。

科技技术需要更实际的落地,空间将是最重要的载体。由阿科米星及其合作团队联合成立了智能空间联盟AI Space Union,便是专精于探索这个领域,并希望为中国的建筑提供空间与智能融合与交互的探索者。

我们与庄老师一起聊了聊,跨越时间维度,各个时代的科技与空间的融合形态,以及未来智能化的空间的发展。更重要的,他从空间构架师的角度为时下新消费场景提供了新的启发与思路。

以下是庄慎老师的采访口述,由《锐裘》做整理编辑

从工业革命1.0到4.0,空间技术化孕育而生

《人类简史》告诉我们,人类在农业文明到工业革命经历了几千年,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仅仅花了几百年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空间技术也同样发声了改变,我们称之为空间技术化。

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就是机械化革命时期,钢铁、玻璃、混凝土的出现使让更庞大的空间成为可能。同时巨大的厂房和特殊的公共建筑出现了,后来才逐渐过度到民用建筑。

十九世纪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化革命时期。使用端的家庭用小型汽车的出现,推动了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城市结构被颠覆;家用电器、厨房器具进入家庭,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二十世纪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进入了信息化革命时期。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我们在物理空间之外又有了虚拟空间的维度,信息爆炸的同时,人们对于物理空间的认识开始改变,物质与虚拟两个空间开始交互。

今天,我们正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革命。基于网络-实体系统(CPS)和物联网,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升级换代,我们生活的物质、物理空间和人的关系,人与城市、人与建筑的关系都可能再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些改变必将推动空间设计新的革命。

技术会"隐形”,但它也需要被约束

我们正处在智能化革命的时代,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场景内产出的效应惊叹不已。

但在几十年前,当一户人家的家中出现了一台空调、一台黑白电视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如今这些家用电器、家用汽车已经全面普及,他们已经成为了日常用品;甚至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电力输送架、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已经被视而不见。

这些稳定的、庞大的技术已日益系统化,他们正在被“隐形”,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

60年代的美国家庭

所以,人工智能在现在被资本、舆论提到了一个高度让大家觉得高不可攀,但它未来一定是和刚刚提到这些技术一起“隐形”的,它们会慢慢与城市大系统融合。当显性技术转为隐形技术,就是这个时代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

所以,当下,知识新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

而另一方面,当技术被赋予社会功能性时,它不能单独存在。他需要第三方单位、机构、个人为他赋予规则、价值、美感,否则技术就会失控。

共享单车是证明这一点的最佳例子。在摩拜单车刚刚成立时,它被所有人认为是改变人类出行与生活结构的重要发明,公司被定义为最有潜力的社会企业。但后期呢?项目没有考虑到社会因素,被资本和其他外部环境驱动而盲目扩张,最后出现了这样的结局。

显然,光有技术是不行的,良性的技术应当是远离强资本驱动,冷静看待可持续性发展,并建立有效地制度与规则,技术才能更好地发展。

空间智能化的具体呈现

科技的升级换代也会同时在生产和消费两个层面影响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建造,使用与体验,促进建筑空间的更替与进化,带来更为新颖和多样的建筑体验与生活形态。

空间的场景是随着人类的行为变化而改变,而智能化技术可以帮助加速空间场景的变革。

比如出行,刚提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家庭汽车的普及改变了美国城市的结构,如今中国的大城市也是如此——郊区化;当接下来无人驾驶技术被广泛利用出行场景,首先会改变的是人类在车内的行为——司机将“解放双手”,在车内交谈、工作、使用手机,那汽车内的狭小空间功能将变得多元;更重要的,是无人车若能实现公共化,那私人汽车会减少,私人车位将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绿化等更有效的公共空间。

比如办公,目前我们看到一二线城市已出现了不少联合办公空间,这背后是一个很大的人类行为的体系。不少、个体、小型机构正在从大公司体系剥离出来,人们发现更小型的组织工作效率更有效,同时青年需要更开放、轻松、现代化的环境工作、社交,而原本沉闷的格子间显然已经不满足这些需求。而同时,你会发现,很多人可能已不需要完全在办公室,通过一台个人电脑,他可以选择移动办公,在家、咖啡馆、餐厅,这样的变化也使得后者的空间功能变得多元化。

再比如居住,目前在香港、上海、北京等国内超一线城市,房租已占一个普通白领新资收入的50%,“住不起大房”已成了年轻人的巨大痛点。

针对小户型场景,我们正在实验室研发一个新的技术——FSL空间倍增计划。将工业仓储体系转为日常生活的空间体系,尝试采用人工智能移动机器人、智能立库技术来提升居住空间使用的潜力与可能性,通过技术实现单个空间内的场景切换,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一个30平米的居住空间。

所以,空间是一个重要的载体,通过技术的融合与人类行为的变化,未来的单体空间的多样性一定会是趋势。而提高人们生活、工作的效率则是每一个空间建筑师需要为此努力的目标。

空间智能化联盟与人才

而进入工业革命4.0时代,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开始融合,空间建筑与规划需要涉及到的学科、技能将会越来越复杂。在国内,立体型的交互设计师等人才将是接下来的缺口。

另一方面,智能空间的探索目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尽管巨头们都在研发人工智能,但若没有一个体系、技术,就像蓝牙技术一样,从连接手机,到连接耳机、照相机等电子产品所有产品间连接,那行业只会停留在各自为政,不会更快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警惕技术背后的人为问题,例如刚刚说的共享单车,例如人的隐私。行业需要梳理标准和体系来督促保证技术的良性发展。

所以我们在上个月成立AI预见大学和AI SPACE联盟,其目的是通过行业内各界机构、专家的跨界合作与讨论,一同制定标准、加强各类空间场景的实验的同时,培养技术性人才。在实验室里,我们已经启动了7个领域的探索,包括医疗、教育、新零售、出行。

【logo】图

通过整合新技术、测试新模式、服务新企业,让行业各界人士不只是参与者,而是成为更积极的推动者,共同孵化推动智能空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后记

在于庄慎老师畅聊的几个小时里,他为我勾勒出了一幅幅不同时代的城市空间画面,生动而形象,这是建筑设计师独特的魅力。

他多次提到“技术”不应该是“高高在上”时,我才发现,在资本和媒体的倡导下,我们把人工智能的地位拔得太高了。也许到下一个时代,我们每个家庭、每个生活空间里都会有要给人工智能,替我们安顿好家里得一切,而在制度和规则的监督下,人工智能也不会像电影里说的颠覆、抵抗人类,它会融入在生活的各方面,它会“隐形”。

而这时,下一个革命时代的新技术,便如期到来。

产业新零售智慧城市
相关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

在学术研究领域,人工智能通常指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采取行动以实现最优的可能结果的智能体(intelligent agent)

规划技术

人工智能领域的「规划」通常是指智能体执行的任务/动作的自动规划和调度,其目的是进行资源的优化。常见的规划方法包括经典规划(Classical Planning)、分层任务网络(HTN)和 logistics 规划。

移动机器人技术

移动机器人是一种能够移动的自动机器。移动机器人具有在其环境中移动的能力,并且不固定到一个物理位置。移动机器人可以“自动”主要是指它们能够在没有物理或机电引导装置的情况下导航非受控环境。相比之下,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或多或少都是固定的(stationary)机械臂或抓取组件。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