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Tambet Matiisen 作者Geek AI、张倩编译

嵌入技术在Dota2人工智能战队OpenAI Five中的应用

本文重点讨论了 OpenAI 在处理大量不断变化的策略输入和输出时对嵌入技术的创造性运用。作者从嵌入技术的概念入手,先后介绍了 OpenAI Five 的网络架构、在观测状态中使用的嵌入以及动作中的嵌入。在分析之后,作者得出结论:OpenAI Five 的大多数网络都聚焦于感知任务(对观测状态进行预处理)和运动控制(对动作进行解码)。所有的策略和战术都依赖于一个包含 1024 个神经元LSTM。 

尽管人工智能社区中关于 Dota2 机器人 OpenAI Five 性能表现及其通用意义的讨论层出不穷,但对其训练方法和网络架构技术的分析却少得惊人。到目前为止,这些分析主要的信息来源主要都是 OpenAI Five 的博客(https://blog.openai.com/openai-five/)。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说得通的,它们使用了标准的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OpenAI 于几年前在其内部发布)和经过验证的自我博弈的训练方案。但是,在他们的博文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细节(嵌入技术)。下面我们给出他们网络架构示意图的链接:https://d4mucfpksywv.cloudfront.net/research-covers/openai-five/network-architecture.pdf

在这篇博客文章中,我想重点讨论他们的网络架构的一个方面——在处理大量数量不断变化的策略输入和输出时对嵌入技术的创造性运用。尽管将嵌入及其内积用于注意力机制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已经是一种标准做法,但在强化学习中这种方法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最新消息:在写完这篇博文后,我发现 OpenAI 的博客中更新了一个新的网络架构示意图(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openai-assets/dota_benchmark_results/network_diagram_08_06_2018.pdf)。由于新的架构对嵌入技术的使用没有太多的变化,我决定并不重新对新的示意图进行分析,将其留给读者自行进行思考。

什么是嵌入技术?

从数学意义上来说,嵌入是指从空间 X 到 Y 的映射,同时保留对象的某些结构(如它们之间的距离)。然而,在神经网络中使用嵌入通常意味着将分类(离散的)变量(如单词索引)转化为连续向量。将单词索引直接作为输入传给神经网络将使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它需要为索引的每个值构建一个二分特征(假设索引之间是不相关的)。因此,我们会事先帮网络将分类值转化到 one-hot 编码向量中。如果你将 one-hot 向量与权值矩阵相乘,那么它就会从权值矩阵中选择出一行。在深度学习工具包中,通常会跳过这个将分类变量转化为 one-hot 向量并与权值矩阵相乘的步骤,直接使用索引从权值矩阵中选出一行,利用类似于查表法的方法进行处理。最重要的是学习了嵌入向量,方式与学习带 one-hot 向量的权值矩阵的方法相同。

嵌入技术最广为人知的应用场景是自然语言处理。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单词索引会被转化成词向量(或嵌入)。人们已经证明,当一个网络被训练利用给定的词向量预测与其相近的词向量,词向量就会获得语义,你可以对他们进行算术运算。例如:「女人」-「男人」+「国王」将得到与「女王」相近的词向量。你可以想象得到,「女人」-「男人」会产生一个性别迁移向量,将其与「国王」相加会将其转化成女性统治者。或者,如果你进行「国王」-「男人」+「女人」的计算,「国王」-「男人」将产生一个「统治者」的向量,将其与「女人」相加也会得到「女王」。

图片来源:Mikolov 等人于 2013 年发表的《Linguistic Regularities in Continuous Space Word Representations》(https://www.aclweb.org/anthology/N13-1090)。

OpenAI Five 的网络架构

在深入分析技术细节前,我们将简要介绍网络的通用架构。

图片来源:OpenAI。

五个 OpenAI 机器人都有具有特定输入和动作的神经网络(目前还不清楚五个神经网络是否共享了参数。)。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仅仅通过游戏进行通信。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些机器人「像蜜蜂一样跳舞」,从而与其他机器人交流敌人的位置信息,但是我认为它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我都不确定它们是否需要这么做。根据最新消息,在该神经网络的新版本(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openai-assets/dota_benchmark_results/network_diagram_08_06_2018.pdf)中,在层与层之间进行了最大池化操作,这可以看作一种单向传播通信信道。

示意图中神经网络的上半部份会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它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连接起来,并将所有结果作为输入传给一个 LSTM 神经元LSTM 神经元的输出通过图中神经网络的下半部分被使用,从而生成动作(action)。网络中具体的复杂细节当然是十分令人头疼的,我们将在下面的章节对此进行讨论。

在观测状态中使用的嵌入

OpenAI Five 机器人使用 Dota 2 提供的 API「观察」周围的单位和建筑。这会生成与相关变量长度相同的单位的列表(英雄、小兵、防御塔等)及其相关属性。OpenAI 在它们的博客中对观测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进行了很好的可视化工作,我建议大家去仔细观察这些可视化结果(https://blog.openai.com/openai-five/#dota-diagram)。

图片来源:OpenAI。

下图总结了对某个单位的属性的处理过程。

图像来源:OpenAI。

在图的左上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单位被编码成了一个嵌入。这样做是完全说得通的,因为 116 个 Dota 2 英雄中的每一个英雄都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类:

  • 基本属性:力量、敏捷、智力。

  • 攻击类型:远程或近战。

  • 定位:核心、控制、对线型辅助、先手、打野、辅助、肉盾、爆发、推进、逃生。

以上属性都可在嵌入向量中形成一个维度,网络会自动学习每个英雄在核心、辅助或打野等不同定位中的能力值。同样的嵌入技术也适用于小兵和建筑(例如,防御塔也有远程攻击)。这种嵌入技术为网络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表示不同单位的方法。嵌入向量与其它单位的属性相连接,如生命值、与其他英雄的距离等。

但是这些嵌入不仅用于单位类型,它们也可以被用于施法效果、技能和道具物品。

图片来源:OpenAI。

这种做法也完全是合乎情理的,尽管所有英雄的技能并不相同,它们仍然具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这些技能是主动技能还是被动技能,它们是否需要施法目标,施法目标是另一个单位还是一片区域... 有的物品能够对你进行治疗,有的能赋予你神奇的力量,有的会被立即消耗掉,有的会提升你的状态。嵌入是一种自然的表示方式,表示具有很多不同但可能有所重叠的特性的事物,这些事物可能有相似的效果,但是程度不尽相同。

请注意,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施法效果、技能和道具物品,网络在这些列表上仍然能进行最大池化操作。这意味着在所有的维度中只有最大的值才能被传递出来。这一开始看起来似乎说不通,它可能给人的印象是你有一种将所有存在的技能融合起来的能力,例如远程被动治疗。但是事实上这种操作对它们似乎是有效的。

我们会对附近的每个单位分别进行上述处理,通用属性、英雄施法效果、技能和道具的嵌入结果会被连接在一起。后期的处理方法会根据该单位是否是敌人的非英雄单位、盟友非英雄单位、中立单位、盟友英雄或敌人英雄而定。

图片来源:OpenAI

最后,所有这类单位的后期处理结果会经过最大池化处理。同样地,乍一看这似乎有点问题,因为附近单位的不同属性被组合到了一起。例如,如果其中一个维度代表一个单位的生命值,那么网络只能看到这类单位的最大生命值。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效果仍然很好。

对每个单元类型的最大池化的结果会被连接起来,然后馈送给 LSTM。还有一些前半部分输出的切片(slice),但是当我们谈论动作目标时,我们会回过头来讨论这个问题。

动作中的嵌入

据估计,DOTA2 的动作空间中包含大约 17 万个动作,包括移动和攻击等基本动作,也包含使用技能、使用物品、提升状态等动作。但并不是每一步都可以选择所有的动作,这可能是因为你还没学习某种特定技能,也可能是因为你的背包中还没有某种物品。尽管如此,你仍可以选择 1000 多种动作。除此之外,很多动作还包含参数,例如你想要移动到的区域或你想攻击的敌人。同样地,OpenAI 在他们的博客中也给出了动作空间的很棒的可视化结果(https://blog.openai.com/openai-five/#dota-diagram)。

图片来源:OpenAI

如此广阔的动作空间为强化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探索问题,因为一开始智能体会随机尝试执行各种动作。一种直接的思路是,输出所有 17 万种动作的得分,并将 sotfmax 的输出限制为 1000 种目前可能采取的动作。但是 OpenAI 通过嵌入技术以及具有可变长度的 softmax 输出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OpenAI

正如你在上图的顶部所看到的,每种动作都有其相应的嵌入表示,例如,该动作究竟是一个远程攻击,还是用某种物品进行治疗或传送到某个特定目的地。动作嵌入的内积和 LSTM 的输出被用来生成不同动作的得分。这些得分会传递给 softmax 层,得到的概率分布会被用于选择一个可以采取的动作。

注:两个向量的内积会将二者相同位置的元素对应相乘,然后将所有的乘式算子求和得到最终的内积结果。内积又称标量积,因为内积运算会得到一个单一的标量值。它与余弦相似度有着紧密的关系,当两个向量方向相同时内积结果会很大;方向相反时内积结果会很小。余弦相似度经常被用于快速度量两个向量的相似程度。事实上,卷积操作就是这样做的,它会生成过滤结果和输入之间相似度的特征映射

打开原文可拖动箭头,看看内积(点乘)、余弦相似度和余弦距离如何变化。

我们认为,在实际的动作选择过程中,LSTM 生成的结果在原则上可以被称为「意图向量」。例如,如果你陷入了困境、生命值超低,那么你的意图就可能是「离开这里」。这样的意图将与可以进行的动作相匹配,如果意图与其中一个动作的效果相一致,就会得到高分。举例而言,动作「移动」和「传送」可能与「离开这里」的意图相一致。而传送可能稍微更好一些,因为在传送过程中你不会被敌人追打,因此它会产生更高的得分,在 softmax 层的输出中得到更高的概率。但是,如果目前无法进行传送,那么该嵌入就无法匹配,此时「移动」可能得到最高的得分和概率。

有的动作包含如目的地或操作对象等参数。所有这些参数都是以简单明了的方式通过 softmax 建模的。例如,X 和 Y 坐标被离散成范围,而不是使用连续的输出和高斯分布。我认为 softmax 能对多模态分布进行更好的处理。在这里,一个重要的观测结果是,采取动作的输出结果似乎并没有对动作和目标之间的联合分布进行建模。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所有动作的输出都是以 LSTM 的输出作为条件的。因此,LSTM 输出已经对「意图」进行了「编码」,而这些全连接(FC)层只是对此「意图」的不同因素(动作和目标)进行了解码。

但是在整个框架中,我最欣赏 OpenAI Five 处理动作目标的方式。还记得那些单位观测状态输出中奇怪的切片吗?它们在图中用蓝色表示,意味着这是针对单个单位而言的。这样的向量被称为「单位注意力键」(unit attention key),它们与 LSTM 的「意图」相匹配,以便为每个单位生成得分。这些得分会被传递给 softmax 并决定攻击对象。在这里我们用 softmax 的结果取代了观测到的单位,正如决定动作的 softmax 取代了可用的动作一样。

我认为它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网络会根据观测状态判定某个单位的生命值非常低,而且机器人有机会完成最后一击。LSTM 会生成「尝试最后一击」的意图,这与「攻击」的动作相匹配。此外,这种「尝试最后一击」的意图也与对观测状态处理中的每个单位的输出相匹配,并与生命值最低的单位相匹配。「BANG!」,机器人会对该单位作出最后一击,并且得到额外的奖励。

更新:在网络的最新版本中(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openai-assets/dota_benchmark_results/network_diagram_08_06_2018.pdf),他们在使用带单位注意力键的内积前使用动作嵌入对 LSTM 的输出做变换。我想,如果不这样做,不同的动作(例如,攻击和治疗)可能会试图应用于类似的单位目标。

结语

在分析了 OpenAI Five 的网络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多数网络都聚焦于感知任务(对观测状态进行预处理)和运动控制(对动作进行解码)。所有的策略和战术都依赖于一个包含 1024 个神经元LSTM

图片来源:OpenAI

我认为一个相对简单的数学结构就能够生成如此复杂的行为是十分令人惊讶的。或许这是一种对 Dota 2 的复杂性的解释?结合快速反应时间的短期战术是否优于长期战略?


原文链接:https://neuro.cs.ut.ee/the-use-of-embeddings-in-openai-five/

工程OpenAIDota 2
1
相关数据
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算法,至今已有数种深度学习框架,如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置信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等已被应用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音频识别与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并获取了极好的效果。

池化技术

池化(Pooling)是卷积神经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的降采样。有多种不同形式的非线性池化函数,而其中“最大池化(Max pooling)”是最为常见的。它是将输入的图像划分为若干个矩形区域,对每个子区域输出最大值。直觉上,这种机制能够有效的原因在于,在发现一个特征之后,它的精确位置远不及它和其他特征的相对位置的关系重要。池化层会不断地减小数据的空间大小,因此参数的数量和计算量也会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过拟合。通常来说,CNN的卷积层之间都会周期性地插入池化层。

感知技术

知觉或感知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为我们对外界的感官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在认知科学中,也可看作一组程序,包括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与感觉不同,知觉反映的是由对象的各样属性及关系构成的整体。

高斯分布技术

正态分布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连续概率分布。由于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的广泛应用,正态分布在统计学上非常重要。中心极限定理表明,由一组独立同分布,并且具有有限的数学期望和方差的随机变量X1,X2,X3,...Xn构成的平均随机变量Y近似的服从正态分布当n趋近于无穷。另外众多物理计量是由许多独立随机过程的和构成,因而往往也具有正态分布。

人工智能技术

在学术研究领域,人工智能通常指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采取行动以实现最优的可能结果的智能体(intelligent agent)

参数技术

在数学和统计学裡,参数(英语:parameter)是使用通用变量来建立函数和变量之间关系(当这种关系很难用方程来阐述时)的一个数量。

注意力机制技术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神经注意机制类比成一个可以专注于输入内容的某一子集(或特征)的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最早是由 DeepMind 为图像分类提出的,这让「神经网络在执行预测任务时可以更多关注输入中的相关部分,更少关注不相关的部分」。当解码器生成一个用于构成目标句子的词时,源句子中仅有少部分是相关的;因此,可以应用一个基于内容的注意力机制来根据源句子动态地生成一个(加权的)语境向量(context vector), 然后网络会根据这个语境向量而不是某个固定长度的向量来预测词。

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那时候研究者构想了「感知器(perceptron)」的想法。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通常被称为「联结主义者(Connectionist)」,因为这种模型模拟了人脑的功能。神经网络模型通常是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应用梯度下降训练的。目前神经网络有两大主要类型,它们都是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其中 RNN 又包含长短期记忆(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等等。深度学习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神经网络帮助其取得更好结果的技术。尽管神经网络主要用于监督学习,但也有一些为无监督学习设计的变体,比如自动编码器和生成对抗网络(GAN)。

映射技术

映射指的是具有某种特殊结构的函数,或泛指类函数思想的范畴论中的态射。 逻辑和图论中也有一些不太常规的用法。其数学定义为:两个非空集合A与B间存在着对应关系f,而且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x,B中总有有唯一的一个元素y与它对应,就这种对应为从A到B的映射,记作f:A→B。其中,y称为元素x在映射f下的象,记作:y=f(x)。x称为y关于映射f的原象*。*集合A中所有元素的象的集合称为映射f的值域,记作f(A)。同样的,在机器学习中,映射就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

神经元技术

(人工)神经元是一个类比于生物神经元的数学计算模型,是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 对于生物神经网络,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相连,当它“兴奋”时会向相连的神经元发送化学物质,从而改变这些神经元的电位;神经元的“兴奋”由其电位决定,当它的电位超过一个“阈值”(threshold)便会被激活,亦即“兴奋”。 目前最常见的神经元模型是基于1943年 Warren McCulloch 和 Walter Pitts提出的“M-P 神经元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神经元通过带权重的连接接处理来自n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其总输入值将与神经元的阈值进行比较,最后通过“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产生神经元的输出。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自然语言处理(英语: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缩写作 NLP)是人工智能和语言学领域的分支学科。此领域探讨如何处理及运用自然语言;自然语言认知则是指让电脑“懂”人类的语言。自然语言生成系统把计算机数据转化为自然语言。自然语言理解系统把自然语言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更易于处理的形式。

强化学习技术

强化学习是一种试错方法,其目标是让软件智能体在特定环境中能够采取回报最大化的行为。强化学习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环境中主要使用的技术是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流行的强化学习方法包括自适应动态规划(ADP)、时间差分(TD)学习、状态-动作-回报-状态-动作(SARSA)算法、Q 学习、深度强化学习(DQN);其应用包括下棋类游戏、机器人控制和工作调度等。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