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基说,通过研究这些不同形式的心智活动,我们可以解释我们思维有时候会谨慎地理性分析而有时候又会被情绪控制的原因。他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的心智是如何从简单的本能式的思维发展成了更复杂的形式,比如意识和自我认知。他认为,由于我们倾向于将我们的思维看成是一段一段进行的,所以我们无法体会到我们究竟是多么出色的思考者。明斯基说,实际上如果思维可以被理解成某种一步一步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构建出某种机器(人工智能),使其不仅能通过像我们一样的思考来辅助我们思考,还有可能会变得和我们一样具有意识 [1]。
—选自《情感智能》序言
图 1:《情感机器》封面
“最成功的人工智能(AI)系统将具有与人类之间的交互过程无法区分的情感智能。” Accenture Interactive 的设计和创新部门 Fjord(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团队主管 Bronwyn van der Merwe 如是说。
尽管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已不新鲜,但 van der Merwe 预计情感智能将会成为她口中的“下一代人工智能”背后的驱动力,因为人类会被类人的交互方式所吸引。
van der Merwe 解释说,情感智能立足于第一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能够增强 AI 理解情感输入的能力,使其具备连续适应和学习信息的能力,从而实时地提供类似人类的响应。
随着消费者对 AI 的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van der Merwe 预测说情感智能将会成为好的 AI 产品与出色的 AI 产品之间的关键区分要素。特别需要指出,她预计在 2020 年之前普通人与聊天机器人的对话数量将超过人与人的对话数量。
尽管有关机器取代人类工作者的观点存在很大争议,但 van der Merwe 确信 AI 永远无法完全取代人类。
她说:“作为人类,我们具有语境理解能力,我们也具有同理心,而 AI 目前在这些方面还很欠缺。我们确实相信,未来成功的公司将会是那些将这种理解构建到其技术之中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