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苏剑林作者

何恺明大神的“Focal Loss”,如何更好地理解?

前言

今天在 QQ 群里的讨论中看到了 Focal Loss,经搜索它是 Kaiming 大神团队在他们的论文Focal Los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 提出来的损失函数,利用它改善了图像物体检测的效果。不过我很少做图像任务,不怎么关心图像方面的应用。

本质上讲,Focal Loss 就是一个解决分类问题中类别不平衡、分类难度差异的一个 loss,总之这个工作一片好评就是了。大家还可以看知乎的讨论:如何评价 Kaiming 的 Focal Los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1]

看到这个 loss,开始感觉很神奇,感觉大有用途。因为在 NLP 中,也存在大量的类别不平衡的任务。

最经典的就是序列标注任务中类别是严重不平衡的,比如在命名实体识别中,显然一句话里边实体是比非实体要少得多,这就是一个类别严重不平衡的情况。我尝试把它用在我的基于序列标注的问答模型中,也有微小提升。嗯,这的确是一个好 loss。 

接着我再仔细对比了一下,我发现这个 loss 跟我昨晚构思的一个 loss 具有异曲同工之理。这就促使我写这篇文章了。我将从我自己的思考角度出发,来分析这个问题,最后得到 Focal Loss,也给出我昨晚得到的类似的 loss。

硬截断

整篇文章都是从二分类问题出发,同样的思想可以用于多分类问题。二分类问题的标准 loss 是交叉熵

其中 y∈{0,1} 是真实标签,ŷ 是预测值。当然,对于二分类我们几乎都是用 sigmoid 函数激活 ŷ =σ(x),所以相当于:

我们有 1−σ(x)=σ(−x)。

我在上半年写过的文章「文本情感分类(四):更好的损失函数」[2]中,曾经针对“集中精力关注难分样本”这个想法提出了一个“硬截断”的 loss,形式为:

其中:

这样的做法就是:正样本的预测值大于 0.5 的,或者负样本的预测值小于 0.5 的,我都不更新了,把注意力集中在预测不准的那些样本,当然这个阈值可以调整。这样做能部分地达到目的,但是所需要的迭代次数会大大增加。

原因是这样的:以正样本为例,我只告诉模型正样本的预测值大于 0.5 就不更新了,却没有告诉它要“保持”大于 0.5,所以下一阶段,它的预测值就很有可能变回小于 0.5 了。

当然,如果是这样的话,下一回合它又被更新了,这样反复迭代,理论上也能达到目的,但是迭代次数会大大增加。

所以,要想改进的话,重点就是“不只是要告诉模型正样本的预测值大于0.5就不更新了,而是要告诉模型当其大于0.5后就只需要保持就好了”

好比老师看到一个学生及格了就不管了,这显然是不行的。如果学生已经及格,那么应该要想办法要他保持目前这个状态甚至变得更好,而不是不管。

软化 loss

硬截断会出现不足,关键地方在于因子 λ(y,ŷ) 是不可导的,或者说我们认为它导数为 0,因此这一项不会对梯度有任何帮助,从而我们不能从它这里得到合理的反馈(也就是模型不知道“保持”意味着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软化”这个 loss,“软化”就是把一些本来不可导的函数用一些可导函数来近似,数学角度应该叫“光滑化”。

这样处理之后本来不可导的东西就可导了,类似的算例还有「梯度下降和EM算法:系出同源,一脉相承」[3] 中的 kmeans 部分。我们首先改写一下 L∗

这里的 θ 就是单位阶跃函数:

这样的 L∗ 跟原来的是完全等价的,由于 σ(0)=0.5,因此它也等价于:

这时候思路就很明显了,要想“软化”这个 loss,就得“软化” θ(x),而软化它就再容易不过,它就是 sigmoid 函数。我们有:

所以很显然,我们将 θ(x) 替换为 σ(Kx) 即可:

这就是我昨晚思考得到的 loss 了,显然实现上也是很容易的。

现在跟 Focal Loss 做个比较。

Focal Loss

Kaiming 大神的 Focal Loss 形式是:

如果落实到 ŷ =σ(x) 这个预测,那么就有:

特别地,如果 Kγ 都取 1,那么 L∗∗=Lfl。 

事实上 Kγ 的作用都是一样的,都是调节权重曲线的陡度,只是调节的方式不一样。注意L∗∗Lfl 实际上都已经包含了对不均衡样本的解决方法,或者说,类别不均衡本质上就是分类难度差异的体现。

比如负样本远比正样本多的话,模型肯定会倾向于数目多的负类(可以想象全部样本都判为负类),这时候,负类的 ŷ γ σ(Kx) 都很小,而正类的 (1−ŷ )γσ(−Kx) 就很大,这时候模型就会开始集中精力关注正样本。 

当然,Kaiming 大神还发现对 Lfl 做个权重调整,结果会有微小提升。 

通过一系列调参,得到 α=0.25, γ=2(在他的模型上)的效果最好。注意在他的任务中,正样本是属于少数样本,也就是说,本来正样本难以“匹敌”负样本,但经过 (1−ŷ )γŷγ 的“操控”后,也许形势还逆转了,还要对正样本降权。

不过我认为这样调整只是经验结果,理论上很难有一个指导方案来决定 α 的值,如果没有大算力调参,倒不如直接让 α=0.5(均等)。

多分类

Focal Loss 在多分类中的形式也很容易得到,其实就是:

ŷt 是目标的预测值,一般就是经过 softmax 后的结果。那我自己构思的 L∗∗ 怎么推广到多分类?也很简单:

这里 xt 也是目标的预测值,但它是 softmax 前的结果。

结语

什么?你得到了跟 Kaiming 大神一样想法的东西?

不不不,本文只是对 Kaiming 大神的 Focal Loss 的一个介绍而已。更准确地说,是应对分类不平衡、分类难度差异的一些方案的介绍,并尽可能给出自己的看法而已。当然,本文这样的写法难免有附庸风雅、东施效颦之嫌,请读者海涵。

相关链接

[1]. 如何评价 Kaiming 的 Focal Los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581984

[2]. 文本情感分类(四):更好的损失函数

http://kexue.fm/archives/4293/

[3]. 梯度下降和EM算法:系出同源,一脉相承

http://kexue.fm/archives/4277/

PaperWeekly
PaperWeekly

推荐、解读、讨论和报道人工智能前沿论文成果的学术平台。

入门何恺明Focal Loss
相关数据
权重技术

线性模型中特征的系数,或深度网络中的边。训练线性模型的目标是确定每个特征的理想权重。如果权重为 0,则相应的特征对模型来说没有任何贡献。

交叉熵技术

交叉熵(Cross Entropy)是Loss函数的一种(也称为损失函数或代价函数),用于描述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差距大小

损失函数技术

在数学优化,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决策理论,机器学习和计算神经科学等领域,损失函数或成本函数是将一或多个变量的一个事件或值映射为可以直观地表示某种与之相关“成本”的实数的函数。

梯度下降技术

梯度下降是用于查找函数最小值的一阶迭代优化算法。 要使用梯度下降找到函数的局部最小值,可以采用与当前点的函数梯度(或近似梯度)的负值成比例的步骤。 如果采取的步骤与梯度的正值成比例,则接近该函数的局部最大值,被称为梯度上升。

命名实体识别技术

命名实体识别(NER)是信息提取(Information Extraction)的一个子任务,主要涉及如何从文本中提取命名实体并将其分类至事先划定好的类别,如在招聘信息中提取具体招聘公司、岗位和工作地点的信息,并将其分别归纳至公司、岗位和地点的类别下。命名实体识别往往先将整句拆解为词语并对每个词语进行此行标注,根据习得的规则对词语进行判别。这项任务的关键在于对未知实体的识别。基于此,命名实体识别的主要思想在于根据现有实例的特征总结识别和分类规则。这些方法可以被分为有监督(supervised)、半监督(semi-supervised)和无监督(unsupervised)三类。有监督学习包括隐形马科夫模型(HMM)、决策树、最大熵模型(ME)、支持向量机(SVM)和条件随机场(CRF)。这些方法主要是读取注释语料库,记忆实例并进行学习,根据这些例子的特征生成针对某一种实例的识别规则。

分类问题技术

分类问题是数据挖掘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机器学习领域,分类问题通常被认为属于监督式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也就是说,分类问题的目标是根据已知样本的某些特征,判断一个新的样本属于哪种已知的样本类。根据类别的数量还可以进一步将分类问题划分为二元分类(binary classification)和多元分类(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