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你的模型真的陷入局部最优点了吗?

小夕曾经收到过一个提问:“小夕,我的模型总是在前几次迭代后很快收敛了,陷入到了一个局部最优点,怎么也跳不出来,怎么办?”

本文不是单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罗列工程tricks,而是希望从理论层面上对产生类似疑问的人有所启发。

真的结束于最优点吗?

我们知道,在局部最优点附近,各个维度的导数都接近0,而我们训练模型最常用的梯度下降法又是基于导数与步长的乘积去更新模型参数的,因此一旦陷入了局部最优点,就像掉进了一口井,你是无法直着跳出去的,你只有连续不间断的依托四周的井壁努力向上爬才有可能爬出去。更何况梯度下降法的每一步对梯度正确的估计都在试图让你坠入井底,因此势必要对梯度“估计错很多次”才可能侥幸逃出去。那么从数学上看,什么才是局部最优点呢?

这个问题看似很白痴,很多人会说“局部最优点不就是在loss曲面上某个一阶导数为0的点嘛”。这就不准确啦,比如下面这个马鞍形状的中间的那个点:

(图片来自《deep learning》)

显然这个点也是(一阶)导数为0,但是肯定不是最优点。事实上,这个点就是我们常说的鞍点

显然,只用一阶导数是难以区分最优点和鞍点的。

我们想一下,最优点和鞍点的区别不就在于其在各个维度是否都是最低点嘛~只要某个一阶导数为0的点在某个维度上是最高点而不是最低点,那它就是鞍点。而区分最高点和最低点当然就是用二阶导数(斜率从负变正的过程当然就是“下凸”,即斜率的导数大于0,即二阶导数大于0。反之则为“上凹”,二阶导数小于0)。也就是说,若某个一阶导数为0的点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二阶导数小于0,那它就是鞍点啦

那么二阶导数大于0和小于0的概率各是多少呢?由于我们并没有先验知识,因此按照最大熵原理,我们认为二阶导数大于和小于0的概率均为0.5!

那么对于一个有n个参数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loss曲面”即位于n+1维空间(loss值为纵轴,n个参数为n个横轴)。在这个空间里,如果我们通过梯度下降法一路下滑终于滑到了一个各方向导数均为0的点,那么它为局部最优点的概率即,为鞍点的概率为,显然,当模型参数稍微一多,即n稍微一大,就会发现这个点为鞍点的概率会远大于局部最优点!

好吧我再啰嗦的举个栗子,已经反应过来的同学可以跳过这个栗子:

假设我们的模型有100个参数(实际深度学习模型中一般会远大于100),那么某一阶导数为0的点为局部最优点的概率为约为,而为鞍点的概率则为。就算我们的模型在训练时使用了特别厉害的“超级梯度下降法”,它可以每走一步都恰好踩在一个一阶导数为0的点上,那么从数学期望上来看,我们需要走步才行。而实际的projects中,哪怕数据集规模为千万级,我们分了100万个batches,然后要迭代100次,那也仅仅是走了步,你真的觉得运气可以辣么好的走到局部最优点上去吗?所以实际中,当我们的深度学习模型收敛时,几乎没有必要认为它收敛到了一个局部最优点,这完全等同于杞人忧天。

也就是说,如果最后模型确实在梯度下降法的指引下收敛到了一个导数为0的点,那这个点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一个鞍点。

如果我们的模型真的收敛到鞍点上了,会很可怕吗?

这就又回到了文章开头的那副马鞍状的图。

显然,站在马鞍中央的时候,虽然很难翻过两边的山坡,但是往前或者往后随便走一步就能摔下马鞍!而在文章batch size中小夕讲过,我们默认使用的mini-batch梯度下降法本身就是有噪声的梯度估计,哪怕我们位于梯度为0的点,也经常在某个mini-batch下的估计把它估计偏了,导致往前或者往后挪了一步摔下马鞍,也就是mini-batch的梯度下降法使得模型很容易逃离特征空间中的鞍点。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局部最优点很难踩到,鞍点也很容易逃离出去,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模型看起来是收敛了呢?

初学者可能会说 “诶诶,会不会是学习率太大了,导致在“鞍点”附近震荡?” 首先,鞍点不像最优点那样容易震荡,而且哪怕你不断的减小学习率继续让模型收敛,你这时计算output层或者后几层的梯度向量的长度时会发现它依然离0很遥远!(这句话是有实验支撑的,不过那篇论文我找不到惹,也忘了名字了。热心的观众帮忙补充一下哦)

难道,踩到的鞍点太多,最后恰好收敛到一个跳不下去的鞍点身上了?

虽然高维空间中的鞍点数量远远大于最优点,但是鞍点的数量在整个空间中又是微不足道的:按前面的假设,假设在某个维度上随机一跳有10%的概率踩到导数为0的点,那么我们在101维的空间中的一步恰好踩到这个点上的概率为,也就是说在101维空间里随机乱跳的时候,有的可能性踩到鞍点身上。因此,即使有难以逃离的鞍点,那么被我们正好踩到的概率也是非常小的。

所以更令人信服的是,在高维空间里(深度学习问题上)真正可怕的不是局部最优也不是鞍点问题,而是一些特殊地形。比如大面积的平坦区域:

(图片来自《deep learning》)

在平坦区域,虽然导数不为0但是却不大。虽然是在不断下降但是路程却非常长。对于优化算法来说,它需要走很多很多步才有可能走过这一片平坦区域。甚至在这段地形的二阶导数过于特殊的情况下,一阶优化算法走无穷多步也走不出去(设想一下,如果终点在一米外,但是你第一次走0.5米,后续每一步都是前一步的一半长度,那么你永远也走不到面前的一米终点处)。

所以相比于栽到最优点和鞍点上,优化算法更有可能载到这种类似平坦区的地形中(如果这个平坦区又是“高原地带”,即loss值很高的地带,那么恭喜你悲剧了)。更糟糕的是,由于高维地形难以可视化,还有很多更复杂的未知地形会导致假收敛一旦陷入到这些危险地形中,几乎是无解的。

所以说,在深度学习中,与其担忧模型陷入局部最优点怎么跳出来,更不如去好好考虑:

  1. 如何去设计一个尽量没有“平坦区”等危险地形的loss空间,即着手于loss函数的设计以及深度学习模型的设计;

  2. 尽量让模型的初始化点远离空间中的危险地带,让最优化游戏开始于简单模式,即着手于模型参数的初始化策略;

  3. 让最优化过程更智能一点,该加速冲时加速冲,该大胆跳跃时就大胆跳,该慢慢踱步时慢慢走,对危险地形有一定的判断力,如梯度截断策略;

  4. 开外挂,本来下一步要走向死亡的,结果被外挂给拽回了安全区,如batch normalization策略等。

夕小瑶的卖萌屋
夕小瑶的卖萌屋

转自微信公众号【夕小瑶的卖萌屋】,几个有颜有料的小仙女分享机器学习干货的公众号,专注于NLP、搜索与推荐技术前沿

入门局部最优点深度学习
4
相关数据
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算法,至今已有数种深度学习框架,如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置信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等已被应用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音频识别与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并获取了极好的效果。

机器学习技术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计算复杂性理论等多门学科。机器学习理论主要是设计和分析一些让计算机可以自动“学习”的算法。因为学习算法中涉及了大量的统计学理论,机器学习与推断统计学联系尤为密切,也被称为统计学习理论。算法设计方面,机器学习理论关注可以实现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算法。

参数技术

在数学和统计学裡,参数(英语:parameter)是使用通用变量来建立函数和变量之间关系(当这种关系很难用方程来阐述时)的一个数量。

收敛技术

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逻辑学中,收敛指的是不同的变换序列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个结论(变换终止),并且得出的结论是独立于达到它的路径(他们是融合的)。 通俗来说,收敛通常是指在训练期间达到的一种状态,即经过一定次数的迭代之后,训练损失和验证损失在每次迭代中的变化都非常小或根本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如果采用当前数据进行额外的训练将无法改进模型,模型即达到收敛状态。在深度学习中,损失值有时会在最终下降之前的多次迭代中保持不变或几乎保持不变,暂时形成收敛的假象。

学习率技术

在使用不同优化器(例如随机梯度下降,Adam)神经网络相关训练中,学习速率作为一个超参数控制了权重更新的幅度,以及训练的速度和精度。学习速率太大容易导致目标(代价)函数波动较大从而难以找到最优,而弱学习速率设置太小,则会导致收敛过慢耗时太长

梯度下降技术

梯度下降是用于查找函数最小值的一阶迭代优化算法。 要使用梯度下降找到函数的局部最小值,可以采用与当前点的函数梯度(或近似梯度)的负值成比例的步骤。 如果采取的步骤与梯度的正值成比例,则接近该函数的局部最大值,被称为梯度上升。

先验知识技术

先验(apriori ;也译作 先天)在拉丁文中指“来自先前的东西”,或稍稍引申指“在经验之前”。近代西方传统中,认为先验指无需经验或先于经验获得的知识。先验知识不依赖于经验,比如,数学式子2+2=4;恒真命题“所有的单身汉一定没有结婚”;以及来自纯粹理性的推断“本体论证明”

批次规模技术

一个批次中的样本数。例如,SGD 的批次规模为 1,而小批次的规模通常介于 10 到 1000 之间。批次规模在训练和推断期间通常是固定的;不过,TensorFlow 允许使用动态批次规模。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