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硅谷华人AI精英大批回国成趋势,BAT在美设「挖人」据点,猎头暗中潜伏

编译 | Rik R、张震

来源 | Bloomberg

几年前,王翌还在追求着美国梦。他从普林斯顿毕业,在谷歌找到一份工作,在硅谷买了一套宽敞的公寓。

但在 2011 年的一天,他与妻子在厨桌旁促膝相谈,告诉她他想搬回中国。他厌倦了为搜索巨头做产品经理的工作,并且有一种想回家创办公司的冲动。尽管如此,要劝说妻子放弃温暖舒适的加州,回到雾霾缭绕的上海生活,仍然不容易。

「我们刚刚发现,她怀孕了。」37 岁的王翌回忆起与妻子在公寓里反复商讨这个问题的那段时光,「在作出决定之前的几个星期里,我们都感到非常不安,但最后她还是同意了。」



这一决定也为他带来了回报。他打造的英语教学 app 英语流利说很受欢迎,在 7 月份融得了 1 亿美元,这也令他迈进硅谷精英回国创业的成功者行列。目前,这个行列还在不断的壮大。从 Facebook 到 Alphabet 子公司谷歌,王翌可以说是「离谷」潮流的一个典型代表。

这些生于国内长于美国的人才,正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向全球扩张的关键力量,也是中国力求主导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下一代技术所要吸引的人才。对于曾觊觎海外名校工作和外国国籍的大学毕业生而言,现在很多人倾向于在国内发展,这里的风险资本市场一片繁荣,政府会为尖端研究提供丰厚的财政奖励。


「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转向国内,因为中国在创新领域确实势头正盛,」Spencer Stuart 猎头及技术实践主管 Ken Qi 说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然后长期在国内发展的人,在国内被称为「海归」。为美国科技巨头工作风光无两,而现在一批中国本土企业通常也声望相当,例如科技巨头腾讯和新闻巨头今日头条这样的后起之秀。作为一个在国外鲜为人知的搜索引擎巨头,百度任命微软出身的陆奇执掌人工智能业务,使他成为近几年最引人注目的海归之一。


阿里巴巴的上市是一瓶催化剂。这家电子商务巨头在 2014 年创下了全球最大的 IPO 纪录,推动了国内企业的规模增长和创新能力。阿里巴巴和腾讯现在跻身全球最有价值的 10 家公司之列,这其中还包括亚马逊和 Facebook。在风投项目层面,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五家初创公司中,有三家位于北京,而非加州。

2017 年,出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中心和智联招聘的一项针对 1821 人的调查显示,在海外游子归国的诸多吸引力中,技术已经取代金融,以 15.5% 的比重成为吸引人才归国的最大因素。这比上一次 2015 年的调查结果高出 10%。

并非所有人都选择离开硅谷。据 LinkedIn 在 2017 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美的 85 万余名人工智能工程师中,中国人占到了 7.9%。虽然这其中包括许多与大陆没有多少联系,或对在中国工作并不很感兴趣的华裔。然而,留美华裔人工智能工程师的数量还是要多于国内。


对海归们的渴求刺激了一个繁荣的作坊式小工业。猎头公司混迹于移民工程师们的各个朋友圈和 Facebook 好友圈中。Ken Qi 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特征:如果你取得了永久居留权,没有孩子或孩子正准备上大学,那么你就是他们所寻找的对象。

在过去的三年中,Jay Wu 为中国公司挖到了 100 多名工程师。Global Career Path 的联合创始人为步入社会前的学生开设了一个在线社区。目前,仅旧金山有十几个为挖角而建的微信群。

「微信是一个很好的渠道,可以监视圈内动态,同时推广我们的线下活动,」一位伯克利大学毕业生说到,他为阿里巴巴、京东以及携程主持猎头工作。

中国正在经历史上最严的网络监管。这时向世界人才推销北京,让他们放弃库比蒂诺(苹果电脑的全球总公司所在地,位于美国旧金山)或山景城,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中国的科技巨头拥有三大卖点:日益高涨的工资、更多机会,以及一种家的感觉。

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正在享受泡沫红利,员工补偿有时会赶超美国同行。据说有一家初创公司雇佣了一名人工智能工程师,在 4 年内为其支付的现金和股份加起来价值高达 3000 万美元。

对于不愿放弃美国舒适环境的工程师们来说,中国公司正在采取主动攻势。包括阿里巴巴、腾讯、滴滴出行以及百度在内,都在硅谷建有实验室或正在扩大其研究据点。


即使在海外设点,国内的职业发展机会却更被外界所看好。尽管中国工程师们已在硅谷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他们却感到难以晋升高位,发展空间相对较少,这一现象被称为「华人天花板(Bamboo Ceiling)」。

「越来越多的『谷漂』中国工程师们最后发现,加入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似乎更加有利可图,也是一个明智的职业选择,」风投公司 GGV 管理合伙人 Hans Tung 说道,他通过组织活动来挖角人才,「在谷歌、LinkedIn、Uber 和 Airbnb,他们都有一部分中国工程师在蠢蠢欲动,试图搞清楚到底是否应该归国。

对于其中的一些人来说,归国的兴趣更多落在国内的大量私密数据和实验空间方面,而非国内的发展前景。国民应用微信,是由腾讯的一个小团队在数月之内打造的,现已成为该公司内部创造力的典范。现代计算是由大量数据驱动的,然而相较于西方,中国公民对信息的保密性显得更不在乎。例如,本土创业公司商汤科技已经与数十家公安部门合作,对从外貌到种族的一切信息进行追踪,正在帮助中国开发世界上最为复杂而广泛的监督机制之一。


于是,中国的 7 亿 5100 万互联网用户便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培养皿。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和日益增长的数据,那些渴望把理论变成现实的人已无法再袖手旁观。

Xu Wanhong 于 2010 年完成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后,在 Facebook 的新闻订阅部门找到了一份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中国初创公司神州优车的一支访问团队,与其相谈甚欢,随后便开始了在线往来,并于 2015 年跳槽回国。目前他就职于快手,一家估值 30 亿美元以上的视频服务公司,在京郊地区日常通勤 20 公里。这与 Facebook 的豪华门洛帕克总部和早餐吧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我不是为了住大房子才去的美国。我是为了那些有趣的问题。」他说道。

还有一些人的关注点是人情纽带:上海与旧金山相隔 11 个小时,文化差异巨大,没有任何技术能够消除这种隔阂。

从小在重庆长大的 Yang Shuishi 自小对西方怀有很深的向往,长大后他给自己取名为 Seth 并在微软雷德蒙园区谋得了一份软件工程师的梦想职位。但是美国郊区并不适合这样一个单身汉,他的家乡人口大约是西雅图的 40 倍。尽管他后来在谷歌和 Facebook 坐上了领导的职位,但美国的生活仍然充满孤独,最终他对这里的生活失去了兴趣,决定回国。

「你只是巨型机器中的一个螺丝钉,你永远看不到大局。而我的那些已回国的朋友们,他们在思考的是经济问题和社会的大趋势,」他说道,「即使我会被空气毒死,寿命缩短十年,那也比在这里好。」

入门人才归国
1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