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别家AI还在打游戏,这家的「开创性AI」明年要改变100个城市

ET 大脑完成升级——成为全球首个以量子认知为核心的 AI。这个被阿里云描述为「一个开创性的 AI,绝无仅有」的 ET 大脑,把改造的第一站放在了航空调度上。

AI 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一座城市?对于这个问题,阿里云几乎成为最有发言权的重要公司:

在杭州,阿里的 ET 城市大脑接管了 128 个路口的红绿灯;

与南京银行合作,把申请贷款的视频验证过程整体减少 54%;

在浙商银行,信用卡本身的激活预测效率提升 5 倍,每一天流失预测准确率提升 7 倍;

江苏常州的天合光能把电池良品率整体提升 7%……

从一年前阿里云第一次提出城市大脑概念,到蜕变为 ET 大脑并逐步推出医疗大脑、环境大脑、工业大脑,这些扎根于不同场景的实践路线,源于阿里巴巴对人工智能的三个判断——

要有场景驱动,也就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有足够的数据来驱动 AI 能力提升;是否有足够计算能力支撑算法、深度学习的使用。

而在 12 月 20 日的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阿里云总裁胡晓明也第一次总结了阿里的 AI 战略布局——产业 AI(AI for Industries),并覆盖城市、工业、零售、金融、汽车、家庭等多个场景。

与此同时,ET 大脑也完成升级——成为全球首个以量子认知为核心的 AI。

这个被阿里云描述为「一个开创性的 AI,绝无仅有」的 ET 大脑,把改造的第一站放在了航空调度上。

「不用再等待着摆渡车了」

这是一次从无到有的应用。

飞机延误、临时取消、登机口临时变更、为什么是摆渡车,不能直接走廊桥?

......

这些都与首都机场机位分配员的工作有关。

日常工作中,分配员需要不停地刷新眼前的数据库,跟进航班变化。

分配人员通常总共要看 3 组屏幕,总共 14 个屏幕,有登机口的录像监控,但更多的是排序表格,上面密密麻麻标着今天到港、出港的航班号。


首都机场机位分配员在工作。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样的航班能把它放在比较优势的机位上?仅需走廊桥即可搭乘?什么时候需要搭乘摆渡车?

分配员会遵循一些优先原则。

比如,大机型优先于小机型。过站时间短的航班,优先于过站时间长的航班。

有时,需要考虑政策约束。比如,海关为了防止有人偷渡、走私,不允许它放在廊桥。

分配人员还要应对一些空中紧急的情况,比如低油量、有旅客病危,飞机发动机空中故障,这种需要紧急迫降的,分配员还需要用最快的方式给它确定一个最利于各保障单位的机位。分配员可能会安排一些比较靠近这个中央跑道的机位,让这架飞机能尽快入位,各救援单位、保障单位去保障这个航班。

结果,牵一发动全身,突发情况会打乱计划,重新再排。

另外还有粥多僧少的问题。

首都国际机场有 349 个机位。除了民航客机之外,还有货机,目前首都国际机场有邮政、顺丰两家签约货机,他们进港过夜,也需要排机位。

只有 100 个车位,晚上忽然告诉你要来 105 辆车,那另外 5 辆车怎么办?

对机位分配员来说,每一个航班都要经历这一系列的筛选和决策的过程。

首都机场,中国第一国门。349 个停机位,每天起降航班高达一千七百架次。

一天下来的工作压力和责任,可想而知。



首次发布的 Logo 由简洁六边形及一个点组成,色彩及分布借鉴了人类大脑活动时不同区域的彩色热力图。


通过与 ET 航空大脑合作,将机位判断与分配交给 AI 后,仅需 50 秒,系统即可排完全天机位。


无需手工操作,点击屏幕上的「重新分配」,即可将计算任务交给人工智能,获取优化结果。


ET 大脑将 AI 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能力与垂直领域行业知识相结合,基于类脑神经元网络物理架构及模糊认知反演理论,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多体智能的技术跨越,打造出具备多维感知、全局洞察、实时决策、持续进化等类脑认知能力的超级智能体。


结果「为每天将近两万个乘客节约了总共五千个小时,每天五千个小时。他们不用再等待着摆渡车了。」闵万里在大会发言中讲道。



由 Logo 衍生出的阿里云人工智能形象——小 ET 拥有聪明活泼的个性。小 ET 的点线构成神经网络的样式,代表着各智能技术间的联动共通;多边形面可以随时变化出各种姿态,代表科技的持续进化。


ET 大脑会成为一个开放的 AI 生态

其实,早在 2016 年 10 月的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城市大脑」时,阿里云就曾强调,「城市大脑」并非通常意义上智慧城市信息化升级。

「我们要做的是用机器解决人类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比起人工智能,机器智能这个词更加准确。」王坚曾说。

今天的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等研究,都是单点技术的增强,如何像人一样,将单点的视觉、听觉等功能进行有机协调,是 ET 大脑要做的。

社会系统的协同与控制,也是机器智能要解决的难题。

比如,路上有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电瓶车司机,还有私家车司机,每一个人都很聪明。当每个聪明个体都提出最大化利益诉求时,我们就需要一种机制来协调这些需求。

「未来的人工智能不只是视频或语音,核心一定是多功能的协同,视频识别、语音识别还有文本识别,阿里云都可以做,但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闵万里曾说,「我们的终极目标在哪里?在于多体智能,也就是全局智能,由此产生机理丰富的普惠价值。」

2017 年 10 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与杭州合作一年的「城市大脑」项目成果,城市大脑 1.0 正式发布。

为了亲自示范 ET 大脑的垂直应用想象力,阿里云从城市大脑出发,继续向其他行业延展。选择赛道的标准就是数据密集程度、价值高低以及行业痛点是否突出等。

在今年的「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阿里云 ET 再度推出两个行业大脑——「医疗大脑」和「工业大脑」。

全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集团,生产环节引入 ET 工业大脑后,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分析每一块橡胶的出处,匹配出最优合成方案,将混炼胶平均合格率提升 3%~5%

除此之外,阿里云 ET 还孵化出另外一个行业大脑——环境大脑。

在渔情监测方面,环境大脑可以将海洋环境大数据、数据智能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金枪鱼的渔情发现中,通过对海面高度、分层水温、叶绿素、气象、渔船等数据分析,从可能影响该海域金枪鱼产量的众多因素中提取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据此搭建金枪鱼抓捕的渔情预测模型,为金枪鱼的发现提供可靠信息,避免盲目捕捞,减少出海成本。

其实,早在今年 9 月,闵万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下一步规划是将 ET 大脑产品化,并邀请行业伙伴共同在 ET 大脑的架构上做行业化、垂直化的创新运用。在少有人涉足的垂直领域,阿里云 ET 大脑将率先打造垂直示范类项目,再激活对应行业中的 ISV(独立软件开发商)。

据了解,ET 航空大脑之后,阿里云在能源、新零售甚至安全领域都会有一些创新性示范应用。

目前,城市大脑和工业大脑落地成果最丰富。据报道,阿里云城市大脑计划在 2018 年推广到国内 100 个城市。

本次峰会上,阿里云也将 ET 大脑设定成一个开放的 AI 生态。

闵万里现场宣布启动围绕 ET 大脑的「千里马计划」,这项计划旨在通过赛事的形式公开招募全球 AI 领域的顶级合作伙伴共建 ET 大脑,并落地到更多产业。

同时,全球最大的众智平台天池上的超过 11 万开发者也将加入到 ET 大脑的中。在此之前,这些开发者已经帮助 ET 工业大脑破解了多项行业难题。

除了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之外,ET 大脑还将为全球科技创新提供一个巨大的探索场景。不久前,ET 城市大脑入选国家四大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意味着国内的科研机构都可以参与到其中的技术创新中。

产业阿里云城市大脑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