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在马云金句频出的这场大会上, 什么才是阿里真正想讲的故事?

阿里云栖大会召开的前一晚,在开往会场的出租车上,我们曾问过司机师傅:

「阿里这个大会对你们有什么影响吗?」

师傅的回答很有意思:

「我对这种大会什么的不清楚,年轻人应该知道的多一些。但双十一抢东西啊,肯定对我老婆有影响。」

大概普通人眼中,在电子商务领域有着太强烈存在感的阿里,看起来是一家异常接地气儿的公司。

然而,正是这种 toC 的天然特性与广泛影响力,让这家中国最有钱,也最会赚钱的互联网企业,成了马云在这次大会上戏称的「别人眼中 BAT 里技术最弱的一家公司」。

这个人你肯定认识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一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绝对不会第一个想到的中国公司,却做着全国排名第一的云计算生意,连续 8 个季度阿里该业务板块的营收规模增幅超过 100%,全球市场份额还超过了 Google。

不知有没有人发现,在 2015 年之前,阿里办云栖大会的主题年年不一样,但 2017(飞天·智能)年与 2016 年(飞天·进化)的大会主题,却重复使用了一个词汇:飞天(Apsara)。

飞天,是阿里自主研发的一个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也是阿里云计算平台的核心组件。2013 年,为了纪念这套系统达到 5000 台的应用规模,云栖小镇还曾为阿里云竖起一座「飞天」纪念碑。

虽然云栖大会设立的初衷,本就是为了向更多人推广阿里云;但「飞天」,却是阿里试图进一步证明自己具备研发能力的开始。这正如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张建峰在今天大会所讲:

「我们要做很多东西,做新零售,做智联网,也要做计算平台,算法,自然语言学习等等,但是我们也一定要做底层,芯片、操作系统都要做。

因为对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来说,不可能在市面上买到商用产品来支持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做自己的更深层次的研发。

我们常说,科学用来发现规律,技术是用来应用规律,工程是用来实现规律。

阿里这么多年来,通过淘宝,通过双十一这一天,已经证明了阿里强大的工程能力。但是我们需要更近一步,要做一些更基础的东西,加入一些真正能够定义未来的核心要素。」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张建峰


而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在接受机器之能采访时认为,虽然阿里与英伟达、英特尔的合作由来已久,但在现有的趋势下,阿里需要具备改造 SoC 架构的能力:

「我们跟英伟达和英特尔是很好的合作伙伴,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些特定的算法,需要在他们特定的 SOC 架构上去进行定制化。

在今天只能说,由于这种算法越来越多,同时也具有一定共性的基础上,我们才说,首先在设计上在编译上,需要有改造 SOC 架构的能力。」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


因此,阿里巴巴达摩院诞生了。

这是一家需要「自给自足」的研究院

这个让人很容易一听就顺嘴说出「阿弥陀佛」或者联想起高僧打坐禅定的特殊称谓,也同样成为了一家全球运营模式最「奇怪」的研究院——马云强调,这家研究院在未来需要自给自足。

因此,虽然阿里给予这家研究院的启动资金高达 3000 亿人民币,但「自给自足」仍然是我们很好奇的问题——要怎样才能做到「自给自足」这一点?

张建峰向机器之能简单做出了简单的解释:

比起一家普通的研究机构,达摩院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提供平台,而平台不完全是资金,它还需要一个产业来支撑。阿里巴巴的分支业务很多,有金融有电子商务,有物流,这些都是达摩很重要的实验基地,尤其是对于其获取处理大数据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此外,达摩院研发成果所抵达的应用场景,也完全由阿里云平台来提供。

换言之,这种“自给自足”,也是通过阿里云,把研究院与工业大脑、医疗大脑等垂直应用做一个「从底层到应用」的全面打通,同时也给这个平台上的学术人才与阿里各个业务场景中的最下游客户做一个联通。

而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则将「达摩院的成立」比作是阿里对未来 5~10 的长期投资,专注于基础层,这才是达摩院与阿里云研发部门的不同之处,而后者则是以满足现有客户与客户接下来 2~3 年的需求为主要出发点。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

换言之,两者打的是一个短期与长期技术研发的配合战:

「阿里云虽然以满足用户的短期需求作为主要出发点,但我们的工程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大的挑战,比如我们做异构计算当中芯片的挑战,数据读写效率的挑战等等,这就需要思考如何让阿里巴巴的技术看得更远。

因此,达摩院关注的是长期技术工作,而阿里云关注在中期的本身技术突破。

另外在未来,达摩所有产品未来对技术的商业路径出口,都是通过阿里云这个平台统一输出,这是能够解决短期与长期,投入与商业之间很好的一个现代的研究体系模式。」

进击的「量子计算」

「如果说今年的云栖大会哪里有了新变化,除了更热闹,生态里的开发者更多了,还有一点非常明显,今年讲量子计算讲的非常多,这在某种层面上,说明我们真的触及到了技术最前沿的东西,这一点还是蛮欣慰的。」

 闵万里向机器之能回忆,自己在去年云栖大会一个人工智能分论坛曾讲过,下一步一定是量子计算机。因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深度学习算法,如果用量子算法去重新改造,会出现巨大的可提升空间,这是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的竞争。

「通俗来讲,这不再是用传统计算机所讲的 0 和 1,那种二分位的那种一个字节一个字节来存储信息,它是用量子位来存储信息,这种信息传递的密度远远超过了前者。从这一点来讲,就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而且按照今天这个架构,我们再无限推下去,很快这个芯片不能再小了,已经到了量子的尺度了,如果再要进一步提升计算速度,那肯定是要在一个全新的架构上做这样一件事情。

量子计算,是一个大势所趋。」

所以说,量子计算到底有多快?中国量子力学专家潘建伟在大会上深入浅出地举了两个例子:

「如果利用万亿次经典计算机分解 300 位的大数,需要 150000 年;但如果是万亿次量子计算机呢?只需 1 秒。

而如果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方程组,使用亿亿次的「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所需的时间为 100 年,但使用一台万亿次的量子计算机呢?同一个方程组,仅需 0.01 秒。」

由 100 年变成 0.01 秒,量子计算将人类社会的计算能力提升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倍。

潘建伟

而另一方面,从阿里近期的连续性动作来看,其对量子计算的「沉迷」已经不可自拔。

从 9 月阿里挖来全球知名量子计算科学家施尧耘,帮助自己组建全球量子计算实验室,到云栖大会前夕马云约见包括中国著名量子力学科学家潘建伟在内的 13 位顶级技术专家,再到今天云栖大会最重要的主论坛上发布「量子计算云平台」。这些都能佐证,阿里对量子计算研发已经达到了「All in 」级别的投入。

另外,在「达摩院」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中,「量子计算」也被排在了第一位。而由达摩院支持推出的这个量子计算平台,目标却并非「研发」,而是量子计算的产业化。

「我们希望在量子硬件、量子软件、量子算法以及量子计算应用上,有我们自己的技术投入,跟中科院一起,满足大家对于未来世界的数据计算能力的需求。」这是胡晓明对组建量子计算团队的期望。

潘建伟坦白,在二十多年前自己曾说过,在他有生之年里,量子计算不可能成为现实。但是二十年过去了,他改变了这个看法:

这个革命正在到来、正在发生,而且它发展的进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这场大会,既然有更加凸显的一面,那就必然有「沉淀」下来的一面。

「你听到深度学习可能会听得少一些了。这其实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当所有人都在说深度学习的时候,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是因为大家的创新思维被禁锢了,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叫深度学习。」这是闵万里在今年云栖大会上的另一个感受。

他认为,阿里做出的很多东西,其实都与深度学习无关。

「上个月在萧山交警演示如何最快到达急救现场,这里面其实与深度学习的关系几乎为零,因为里面是应用了 ET 大脑技术。

我感觉大家慢慢冷静下来了,不像是一开始大家一说深度学习,都很狂热。

在技术研发领域,赶时髦是很危险的,因为你永远是一个追随者,而要做创新者,你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这个『与众不同』,一方面是商业上,还有一方面就是在技术路线上。」

从去年一提出就铺天盖地形成浪潮的新零售,再到今年不计成本搞量子计算方向的深层研发与落地。与此说是一个创新者,阿里似乎更喜欢做一个方方面面的领导者,在技术上也是同样如此:

「阿里巴巴技术其实很强大,但是由于我们的商业做得太好了,所以别人认知了我们的商业。我自己也这么认为。」马云敬畏技术,但今年依旧「毫不谦虚」。


入门阿里巴巴达摩院产业量子计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