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在智能手机时代失去存在感的英特尔,能否在机器人时代突围?

亚太地区,尤其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增长引擎。7 月 14 日在深圳开幕的第九届 APEC (亚太经合组合)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也再一次强调了这一观点。

在这一次展会期间,芯片巨头英特尔和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硬蛋在其联合举办的主题为「携手同芯,共创未来」的机器人创新生态峰会上正式宣布建立了合作关系,将共同「助力中国机器人生态系统在智能互联时代的创新与高速发展」。

686164132522914299.jpg

机器人,下一个机会?

尽管工业机器人已经在汽车和精密仪器制造方面被应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近些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机器人应用也开始向商用服务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等领域扩张。市场上已经出现了 Pepper 和 Cozmo 等颇具卖相的服务或娱乐型机器人产品。

数据调研公司 IDC 在峰会上预计未来五年的机器人市场将从现在的大约 71 亿元上升到 2019 年的大约 1354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7%。而中国作为人口、经济和制造业大国,必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极大甚至主要的推动力。据《人民网》报道:「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03.9亿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36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1%」

与此同时,中国的创新能力也在飞速增长。IDC 张敬兵博士在本次峰会上提到中国在机器人方面的专利占世界总量的比例从 2000 年的不到 1% 跃升到了 2011 年的 25%,占据世界第一位,领先日本、韩国和美国。

据报道,中国的机器人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 3800 多家,而这些都将是英特尔机器人生态的潜在客户。英特尔一定不想再错过这一次机会。

英特尔加紧布局,免蹈智能手机时代的覆辙

英特尔是 PC 时代计算芯片领域的毫无争议的唯一霸主,而智能手机时代到来后,英特尔几乎在围绕 ARM 架构的芯片厂商的「核大战」中失去了在智能手机领域里的存在感。

英特尔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日益变缓以及「智能互联时代」的到来,为了避免智能手机时代的窘境,英特尔开始先发制人地抢先布局,凭借其「强大的端到端的芯片技术和感知技术,能够赋予机器人更强大的机器计算、机器视觉以及数据中心计算。」今年 4 月,英特尔还推出了实感技术机器人开发工具包 RealSense SDK,可为机器人开发商提供姿态识别、人脸跟踪、立体扫描、场景感知和 SLAM 等功能。

在英特尔向机器之心记者展示的几家合作商的产品中,北醒光子公司基于英特尔芯片开发的「机器人眼睛」产品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的 LiDAR 产品可在白天、黑夜甚至雾霾(如果没夸大的话)等多种室外条件下使用,探测距离可达 100 米,精度也很不错,而且还能在不改变产品尺寸的情况下按客户要求提升产品性能。

本次峰会上英特尔提到的这些功能和技术大都围绕着数据的感知和收集,而在进一步处理这些数据的数据中心和近几年兴起的深度学习模型没有做过多涉及。考虑到 NVIDIA 等传统 GPU 厂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加上谷歌为深度学习计算设计的专用处理芯片 TPU(张量处理单元),看起来英特尔在深度学习计算上似乎又要落后了。不过上个月英特尔发布了一款 72 核的 Xeon Phi 芯片,被认为有与 NVIDIA GPU 正面抗衡的实力,但实际效果还有待市场检验。

智能手机市场的失足并没有完全撼动英特尔的巨头地位,但「智能互联时代」的英特尔还需要足够的市场敏感度。

硬蛋号称「中国最大的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在中国拥有大量的智能硬件项目和供应商资源。英特尔与硬蛋的结盟有望使其将自家的芯片业务向可能会大量涌现的中国机器人创业公司播散,从而在机器人时代到来之前成为这一领域的基石(之一)。

入门机器人英特尔产业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