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剪枝需有的放矢,快手&罗切斯特大学提出基于能耗建模的模型压缩

最近,快手 Y-Tech 西雅图 AI lab 联合罗切斯特大学等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能耗建模的压缩方法,他们一脉相承的两篇论文分别被 ICLR 2019 和 CVPR 2019 接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这种新型模型压缩的核心思想及主要做法,神经网络压缩也许该走向有目标的前进之路了。

模型压缩的应用

目前快手的手机端应用,基本上都会进行模型压缩,因为不管是能耗、效率,还是推断速度,都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才能投入使用。不管是将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到云端还是移动端,模型压缩都必不可少。

快手 Y-Tech 西雅图 AI 团队的负责人刘霁教授表示部署到手机端的模型,例如美颜相机、视频的人脸识别、姿态识别等应用都会经过模型压缩,其重点在于减小模型体积、降低模型能耗,以及保证推断效率。

部署到服务器也面临类似问题,因为每一秒都会有成千上万条调用请求,而这些请求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得到响应。例如更新一次推荐视频,快手的服务器在接到请求以后需要立即计算,把最合适的 Top-N 视频反馈到客户端,这种响应甚至要控制在几毫秒才能满足用户良好的体验。

正因为有很多实际需求,快手尝试构建更高效和有目的性的模型压缩算法。在本文介绍的这两篇论文中,他们以能耗为约束构建更高效和合理的压缩方法。虽然论文以能耗为目标,但实际上可以把它换成推断时间等不同的度量,因此这类神经网络压缩方法有更广泛的应用。

除了这种适用于各种任务的模型压缩,快手还会提出新方法以构建更紧凑的神经网络,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模型压缩。例如在 Interspeech 2018 的 oral 论文中,语音组提出了一种能使用下文信息的门控循环单元,该模型能在极低延迟的情况下为快手提供语音识别、语音特效和语音评论等应用。

神经网络压缩新观点

在模型压缩方法中,最常见的就是剪枝、量化和知识蒸馏等,我们认为当参数和运算量减少时,模型的能耗和推断延迟等也都会下降。但实际上,它们与能耗等度量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因此这种「想当然」的做法并非是最优方案。

例如模型剪枝,我们希望删除单个不重要的神经元连接,或者直接删除一组不重要的连接(channel 级的剪枝)。通常情况下,这种剪枝只关注减少参数量(或者模型大小)和运算量,并不考虑硬件条件或具体能耗等约束。刘霁表示经典的模型压缩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在不同层删除一条边所节省的能量,或者说所提升的效率是等价的。」然而,由于物理硬件的复杂性,这个基本假设实际上并不绝对正确。有时候大模型可能比小模型的能量消耗更少或者推断时间更短。

物理硬件实际上很复杂,如果我们用能耗作为约束,它会由几部分组成:计算和数据加载等产生的能耗。算法工程师一般只关注计算复杂度,且通常不太关注数据加载的能耗。因此刘霁表示:「以前的研究工作对硬件本身缺乏足够的关注,不同的硬件都是用同一个压缩的模型,现在我们需要在充分理解硬件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各种硬件的模型。」

刘霁等研究者认为目前的模型压缩缺少一种导向,即为某个明确的目的进行压缩,这种导向对当前模型压缩研究很重要。他表示:「与标准剪枝或量化等压缩方法相比,我们的研究重点在于找到指导模型进行剪枝或量化的目标。标准方法只需要模型变小变瘦就行了,但我们需要一种约束来引导优化模型,例如降低能耗或减少模型推断时间等。」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在给定能耗或延迟的约束下,找到满足约束的最「精准」的模型。为了引入这种约束,我们需要解决两大问题:如何对模型能耗或延迟建模;如何解这种带约束的最优化问题

针对这两个问题,快手 Y-Tech 联合罗切斯特大学近来提出了两套解决方案,它们一脉相承且分别被 ICLR 2019 和 CVPR 2019 两大顶会接收。以能耗为约束,表明这种模型压缩框架能更有效地剪枝,从而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

基于能耗的模型压缩

总的而言,这两篇论文都在思考如何设计一种深度神经网络,它能在满足给定能耗的情况下最大化准确率。这两篇论文都将这种能耗约束加入到最优化过程,并通过端到端的方法学习如何进行更高效的剪枝

  • 论文:Energy-Constrained Compression for Deep Neural Networks via Weighted Sparse Projection and Layer Input Masking(ICLR 2019)

  • 论文地址:https://openreview.net/pdf?id=BylBr3C9K7

  • 论文:ECC: Energy-Constrained Deep Neural Network Compression via a Bilinear Regression Model(CVPR 2019)

  •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812.01803.pdf

从方法上来说,刘霁教授表示我们既可以通过数学分析的形式对模型能耗建模,也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建模能耗,为了对硬件的行为了解更加深刻和清晰,此该工作与罗切斯特大学计算机体系结构教授紧密配合。ICLR 那篇就通过研究核心的底层硬件确定近似能耗,这种对 GPU 等芯片的分析方法可以快速计算不同剪枝网络的能耗,从而指导剪枝过程。CVPR 那篇通过我们更熟的数据驱动方法,希望模型能学习不同网络与具体能耗的关系。

对于带约束的最优化方法,其解法并非被广泛熟知。目前深度学习大多数都是无约束优化,直接调用各种优化器就能解决。反观带约束的最优化方法,我们没有成熟的优化器,很多都需要根据针对具体问题实现新的最优化方法。正如刘霁教授所言:「并不是大家没从约束的角度考虑模型压缩,而是带约束的最优化确实需要更多技巧与方法,我们需要更深入的工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总体而言,基于能耗的模型压缩过程如 ECC 那篇论文的图 1 所示:ECC 通过数据驱动离线建模能耗,再将其应用到带约束的在线最优化过程中。

能耗的直接建模

前面已经介绍能耗的建模可以通过数学分析,但这需要我们对硬件的理解比较充分。在 ICLR 的那篇论文中,刘霁等研究者重点关注如何对卷积层与全连接层的能耗建模,因为它们在推断过程中占了 90% 以上的执行时间与能耗。其它模块的能耗比较少,可以近似地看作一个很小的常量。

神经网络的推断能耗与硬件底层架构有关,该论文研究了 TPU 和 Volta GPU 等硬件都采用的矩阵运算方法脉动阵列(systolic array)。对该硬件进行能耗建模最终就能计算出不同模型的能耗,如下所示为计算矩阵乘法时的主要能耗,其中脉动阵列包含一些能执行乘加运算(MAC)的计算单元。

总能耗主要可以分为 MAC 的计算能耗与数据读写的能耗,这篇论文的总体建模即弄清楚模型稀疏性如何影响这两部分能耗。

由于硬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能耗进行分析建模通常并不容易,机器学习研究者对底层硬件也不是那么了解。为此在最近 CVPR 2019 提出的 ECC 中,Y-Tech 团队提出另一种「更优美」的数据驱动方法。刘霁教授表示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即:「给定一个网络,我们随机选择每一层的节点数,然后把这样的模型放到硬件测试它的能耗或延迟,这样就能构造一个很全面的数据集。如果再用某个模型根据这个数据集建模就能学会神经网络与能耗之间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虽然都在建立神经网络稀疏性与能耗之间的关系,但第一篇 ICLR 2019 论文主要通过权重级的细粒度剪枝获得稀疏性,第二篇 CVPR 2019 论文主要通过 Channel 级的粗粒度剪枝获得稀疏性。除了剪枝,量化等方法在这里也可以同时使用。不过 Channel 级的剪枝更适用于各种硬件,我们不需要为它准备特殊的硬件架构。

在第二篇 ECC 中,研究者通过双线性模型和构造的数据集对稀疏性和能耗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这种 DNN 能耗模型能移植到不同的硬件架构中,它只需要将硬件平台视为黑盒就行了。此外,因为双线性模型是可微的,所以学习过程也极其简单,使用传统基于梯度的方法就够了。

具体而言,对于能耗模型 ε(s),可微的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以下:

其中ε(s) 表示在给定稀疏性 s 情况下的真实能耗,我们希望用双线性函数 f(s) 逼近真实能耗。一般而言,DNN 层级的能耗是受输入通道数与输出通道数影响的,它们又相当于当前层和后一层的稀疏性。因此可以简单地用双线性模型为 s 建模:

其中 a_0 到 a_j 为可学习参数,|U| 表示层级数量。注意 a_0 这个偏置项常数,刘霁教授表示:「我们采集的硬件平台数据会包含一些基础能耗,这一部分是和模型推断无关的,因此双线性模型中的常数项很好地对这些能耗进行了建模。」

使用双线性建模 Channel 级剪枝的能耗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 DNN 在推断过程中总的算术运算数大致上是一种双线性形式。刘霁教授表示其它压缩方法可能并不适合双线性模型,但是我们可以用神经网络等非线性模型对能耗建模。只不过在这个案例中因为双线性模型的简单和紧凑,它的效果非常好。

最后,给定硬件和神经网络的组合,ECC 中能耗模型的建立完全是离线完成的,它没有运行时开销。

带约束的最优化

如果我们将能耗模型作为剪枝操作的指导,那么就可以构建一个带约束的最优化过程。这两篇论文的解法并不相同,刘霁教授表明:「一般带约束的最优化方法有几种常见解法,首先如同 ICLR 那篇采用的是 Projection 方法,即先执行 SGD,然后执行 Projection 将解映射到约束中以令它强行满足条件。如果约束比较复杂,那么 Projection 可能很难计算,这个时候就需要 CVPR 那篇采用的 ADMM 算法了。」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第二篇 CVPR 所采用的 ADMM+ Adam 解法,当然这里只简要介绍核心思想,详细的更新过程可参考原论文。对于 Channel 级的权重剪枝,首先我们需要形式化地表达整个带约束的最优化问题

因为 ADMM 方法并不能直接使用,我们需要把复杂约束换为多个简单约束。其中我们希望在给定权重 W 的情况下最小化损失函数,且每一层的权重 w 都需要满足某种程度的稀疏性,而这些稀疏性又需要满足总体的能耗约束。

刘霁教授表示,ADMM 本质上会根据约束的满足程度给出一个惩罚:如果解满足约束,那么就不会给解加上惩罚,如果解不满足约束,那么惩罚会根据不满足程度变大而强行令解满足约束。所以一定意义上,ADMM 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拉格朗日乘子法算我们比较熟悉的了,那么上面方程 2 可以等价地构造为增广拉格朗日函数的极小极大问题:

其中新引入的 y 和 z 分别是方程 2b 和 2c 的对偶变量,L 为增广拉格朗日函数:即 L(W, s, y, z) := l(W) + L_1(W, s, y) + L_2(s, z)。

对于 ADMM 而言,基本步骤还是使用 SGD 类的迭代方法如 Adam 更新权重,不过这一更新会加上一个「罚项」L_1,即在更新权重时希望它满足某个权重稀疏性的约束。其次在更新稀疏性 s 时,因为 L_1 与 L_2 两项(2b 和 2c)都与稀疏性 s 相关,所以 SGD 可直接极小化这两项而更新 s。最后,按照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常规解法,再更新对偶变量 y 和 z 就行了。我们可以直观理解为,如果不满足程度越大,那么对偶变量会增大,它们给出的惩罚也会变大。

如下所示为增广拉格朗日函数两个子项 L_1 与 L_2 的表达式:

刘霁教授表示,L_1 和 L_2 的第一项可以看成二阶的惩罚项,其中「+」号表示满足条件下是没任何惩罚的,只惩罚不满足条件的解。而第二项可以看作一阶的罚项,它在满足条件下甚至还有「奖励」(罚项为负)。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拉格朗日乘子法的角度理解,前一项表示增广拉格朗日函数项,后一项一般表示拉格朗日函数项。

解决这个带约束的最优化问题后,有目的地剪枝就不成问题了。最后,两篇论文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硬件上对不同的神经网络进行压缩,能耗都要显著低于其它方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原论文。

理论快手科技罗切斯特大学CVPR 2019ICLR 2019模型压缩
2
相关数据
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算法,至今已有数种深度学习框架,如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置信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等已被应用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音频识别与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并获取了极好的效果。

权重技术

线性模型中特征的系数,或深度网络中的边。训练线性模型的目标是确定每个特征的理想权重。如果权重为 0,则相应的特征对模型来说没有任何贡献。

机器学习技术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计算复杂性理论等多门学科。机器学习理论主要是设计和分析一些让计算机可以自动“学习”的算法。因为学习算法中涉及了大量的统计学理论,机器学习与推断统计学联系尤为密切,也被称为统计学习理论。算法设计方面,机器学习理论关注可以实现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算法。

参数技术

在数学和统计学裡,参数(英语:parameter)是使用通用变量来建立函数和变量之间关系(当这种关系很难用方程来阐述时)的一个数量。

剪枝技术

剪枝顾名思义,就是删去一些不重要的节点,来减小计算或搜索的复杂度。剪枝在很多算法中都有很好的应用,如:决策树,神经网络,搜索算法,数据库的设计等。在决策树和神经网络中,剪枝可以有效缓解过拟合问题并减小计算复杂度;在搜索算法中,可以减小搜索范围,提高搜索效率。

人脸识别技术

广义的人脸识别实际包括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狭义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人脸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 人脸识别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

损失函数技术

在数学优化,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决策理论,机器学习和计算神经科学等领域,损失函数或成本函数是将一或多个变量的一个事件或值映射为可以直观地表示某种与之相关“成本”的实数的函数。

运筹优化技术

最优化问题(英语:Optimization problem)在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是从所有可行解中寻找最优良的解的问题。根据变数是连续的或离散的,最佳化问题可分为两类:连续最佳化问题与组合优化。

门控循环单元技术

门控循环单元(GRU)是循环神经网络(RNN)中的一种门控机制,与其他门控机制相似,其旨在解决标准RNN中的梯度消失/爆炸问题并同时保留序列的长期信息。GRU在许多诸如语音识别的序列任务上与LSTM同样出色,不过它的参数比LSTM少,仅包含一个重置门(reset gate)和一个更新门(update gate)。

准确率技术

分类模型的正确预测所占的比例。在多类别分类中,准确率的定义为:正确的预测数/样本总数。 在二元分类中,准确率的定义为:(真正例数+真负例数)/样本总数

映射技术

映射指的是具有某种特殊结构的函数,或泛指类函数思想的范畴论中的态射。 逻辑和图论中也有一些不太常规的用法。其数学定义为:两个非空集合A与B间存在着对应关系f,而且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x,B中总有有唯一的一个元素y与它对应,就这种对应为从A到B的映射,记作f:A→B。其中,y称为元素x在映射f下的象,记作:y=f(x)。x称为y关于映射f的原象*。*集合A中所有元素的象的集合称为映射f的值域,记作f(A)。同样的,在机器学习中,映射就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

目标函数技术

目标函数f(x)就是用设计变量来表示的所追求的目标形式,所以目标函数就是设计变量的函数,是一个标量。从工程意义讲,目标函数是系统的性能标准,比如,一个结构的最轻重量、最低造价、最合理形式;一件产品的最短生产时间、最小能量消耗;一个实验的最佳配方等等,建立目标函数的过程就是寻找设计变量与目标的关系的过程,目标函数和设计变量的关系可用曲线、曲面或超曲面表示。

神经元技术

(人工)神经元是一个类比于生物神经元的数学计算模型,是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 对于生物神经网络,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相连,当它“兴奋”时会向相连的神经元发送化学物质,从而改变这些神经元的电位;神经元的“兴奋”由其电位决定,当它的电位超过一个“阈值”(threshold)便会被激活,亦即“兴奋”。 目前最常见的神经元模型是基于1943年 Warren McCulloch 和 Walter Pitts提出的“M-P 神经元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神经元通过带权重的连接接处理来自n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其总输入值将与神经元的阈值进行比较,最后通过“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产生神经元的输出。

语音识别技术

自动语音识别是一种将口头语音转换为实时可读文本的技术。自动语音识别也称为语音识别(Speech Recognition)或计算机语音识别(Computer Speech Recognition)。自动语音识别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与声学、语音学、语言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紧密相连。由于语音信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的语音识别系统只能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获得满意的性能,或者说只能应用于某些特定的场合。自动语音识别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知识蒸馏技术

Hinton 的工作引入了知识蒸馏压缩框架,即通过遵循“学生-教师”的范式减少深度网络的训练量,这种“学生-教师”的范式,即通过软化“教师”的输出而惩罚“学生”。为了完成这一点,学生学要训练以预测教师的输出,即真实的分类标签。这种方法十分简单,但它同样在各种图像分类任务中表现出较好的结果。

深度神经网络技术

深度神经网络(DNN)是深度学习的一种框架,它是一种具备至少一个隐层的神经网络。与浅层神经网络类似,深度神经网络也能够为复杂非线性系统提供建模,但多出的层次为模型提供了更高的抽象层次,因而提高了模型的能力。

优化器技术

优化器基类提供了计算梯度loss的方法,并可以将梯度应用于变量。优化器里包含了实现了经典的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和Adagrad。 优化器是提供了一个可以使用各种优化算法的接口,可以让用户直接调用一些经典的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法等等。优化器(optimizers)类的基类。这个类定义了在训练模型的时候添加一个操作的API。用户基本上不会直接使用这个类,但是你会用到他的子类比如GradientDescentOptimizer, AdagradOptimizer, MomentumOptimizer(tensorflow下的优化器包)等等这些算法。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